貌似有宋以来,不就的人很多啊。比如王安石,神宗皇帝几次想要招他去,都被他拒绝。貌似拒不做官的人有很多,为何李逸风会说自己若不就,便断了仕途?
李逸风轻声道:“若小乙你有功名在身,若是不就,倒也无妨,说不得还能是一段佳话。可你出身市井,得天恩而不就,官家颜面何存?日后你便是再去考取功名,官家也可以效仿当年柳三变事,断了你的前程,让你做一个流连市井之辈。
你,可要想清楚!”
宋时有一代词人柳永,累世官宦出身。
初柳永赴京赶考,自以为才学过人,没有把科举当成回事,认为自己考中进士,做个状元问题不大,所以整日流连青楼之中。不料事与愿违,科考放榜时,柳永名落孙山。在沮丧悲愤之余,他便作了一阙传诵一时的名作,便是《鹤冲天》。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并不在意。
可这骨子里面,却无法忘记功名……仁宗初年再次赶考,本来已经过关,哪知道由于《鹤冲天》一词已经传入了禁中,仁宗皇帝以此为借口,把柳永黜落,再次落榜。
仁宗皇帝甚至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这一句话,便断了柳永一世功名,直至柳永五十一岁时,才得以及第,然则已是白发生。
李逸风用柳永的例子来警告玉尹:你若是不就,这结果恐怕比柳三变还要凄凉……
玉尹听罢,却沉默了。
是就职,还是不就?
摆在他面前两条路,可不管选哪一条,似乎都不会太好。
李逸风轻声道:“官家非大度之人,你真要想好才是。若就职,日后说不得还有机会;可若是不就,官家在世一日,你便无出头机会,这其中艰辛,你可了解?”
嗯?
玉尹却猛然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