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页

唐朝小地主[校对版] 1516 字 2023-03-15

而今永欣寺的主持辨才和尚,尽管在书法上的声名不及两位师兄弟,然而却研习佛法,境界高深,在智永禅师圆寂之后,在众僧的推选下,接任主持之位,与很多高僧那样,平时深居简出,潜心修行,少理凡尘俗事。

脑中想着道听途说的情报,韩瑞慢慢的向永欣寺山门而去,反正即使没有自己,辨才和尚手中的兰亭序,迟早被人骗去的,正是有这样的想法,所以韩瑞倒也十分坦然,来到越州之后,也不急帮虞世南送信,慢悠悠的前来,准备打个前哨。

仔细观望山谷优美的景色,只见浓荫蔽日,环境非常清幽,游人自松林间穿行,上有团才绿荫,如伞如盖,耳畔阵阵松涛,如吟如咏,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确是修身养性,避居隐世的好地方。

此时已是初夏,不过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尽管永欣寺山谷附近,没有桃树,然而山花漫烂,姹紫嫣红,招蜂引蝶,仍然是春意盎然的情形,自然吸引诸多游人前来礼佛散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这句诗中,四百八十寺,说得有些少了,早些年,智永禅师在世,曾经有过一个创举,写了八百余本真草千字文,分别赠送给逝东诸寺,由此可以推算,江南的佛寺之盛,永欣寺能在这么多寺院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刹宝寺,凭借的自然不是美妙的风景。

寺院繁多,竞争激烈,作为一处林泉秀美、环境清幽的丛林寺庙,如果没有点儿特色,是很难名动天下,让人慕名而来的,寺中有高僧大德,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而已,毕竟哪个寺院没有个高僧坐镇,恐怕也难以维持下去。

不过,永欣寺,本是王献之故居,先天上,就占了优势,立即就引得一帮文人雅士前来瞻仰,然后,这些文人雅士留下的诗文足迹,又引得后人慕名而来,如此循环往复,好像滚雪球似的,积累越多,底蕴越大,名气自然深入人心,成为金字招牌。

咳,也就是所谓的名刹古寺。

韩瑞嘀咕,觉得寺院与开商店差不多,也是经营出来的,只不过,古代的商店,由于是家族经营,就像世袭制,很容易衰败,而寺院却是推选出来的,比较民主,即便这一代主持平庸无能,导致寺院名声下降,毕竟是多年积累的品牌,实力雄厚,只要下一任方丈有作为,立即焕发生机,具体的事例,可以参照嵩山某寺的总裁ceo的运作,就可完全明了。

当然,永欣寺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寺中常年累月,香火鼎盛,迎客的小沙弥,私底下还经常向佛祖祈祷,希望游人香客少些来,让他们不要那么辛苦。

显然,就如同某些和尚很在意香油钱那样,佛祖还是很在乎香火的,没有理会小沙弥的祷告,随着夏季的来临,阳光炽烈,越来越热,上山赏景避暑的游客反而更多了。

带着仆役,韩瑞伴随人流,慢慢过了山门,进入天王殿中,也没有标新立异,拿了几柱清香,简单的礼拜,捐献了香油钱,随之让出位置来,给虔诚的信众膜拜。

轻步走出了天王殿,韩瑞左顾右盼,有些茫然起来,不知道该前往何处,毕竟永欣寺的整体建筑极大,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踊,就算是走马观花似的游戏玩,恐怕也要一天时间,才能走得尽。

而且,此来寺院,别有用意,不是单纯游玩的,就算是装模作样,也要将姿态做足了,至少见过辨才和尚,才能说得过去。

“阿弥陀佛,施主有礼了。”旁边的和尚,见到韩瑞气度不凡,嗯,主要是衣饰华丽,镶鑫佩玉的,一副贵公子模样,自然知情识趣的上来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