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

大明疯皇 星辰玖 1069 字 2023-03-13

这个大负担一去,大明王朝便可轻装疾行,迅猛发展了。

至于土豆和红薯,虽然这两样东西哪里都能种,但是育苗的时候对土壤、水分、温度等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徐骥结合从福建农户哪里学来的经验,又经过将近半年的摸索已然掌握了一定的诀窍,这会儿辽东的温度就很适合育苗,而且沈阳城外浑河两岸就是最好的育苗地点。

所以,他刚一跑过来便请了个旨,召集了几十个屯卫青壮,在浑河北岸找了块最合适的地,细细刨了几遍,然后便把发出嫩芽的土豆和红薯切成块,开始往地下种了。

泰昌看着开得整整齐齐的十余亩地,又看了看正趴地上小心耕种的屯卫青壮,忍不住问道:“千里,你觉得这红薯和土豆一亩能产多少斤?”

徐骥想了想,随即估摸道:“福建那边的地还没这边好,一亩都能产七八百斤,微臣估摸着,这里一亩应该能产出千斤左右吧。”

一千斤!

好像太少了吧?

好像土豆和红薯的亩产量都是几千斤啊!

不过,这会儿一千斤的产量的确不算少了。

因为这会儿最好的良田种粮食亩产也就三石左右,也就是五六百斤,而一般的地亩产才两石左右,也就是三四百斤。

一千斤的亩产,等于是翻了倍了。

泰昌想了想,微微点头道:“嗯,现在就能达到一千斤已经很不错了,不过,这土豆和红薯改良之后产量应该能更高,千里,多琢磨琢磨,种苗多培育两季,争取明年把亩产搞到两三千斤,只要有两千斤以上,西北的灾民应该就能养活自己了。”

呃,还是翻了倍的涨啊!

说实话,徐骥真没想过这土豆和红薯的产量能达到两三千斤,因为这会儿整个大明都没有这么高产的作物。

不过,皇上都这么说了,他总不能说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