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清河这种大型江河,以目前的技术是不能直接开口引水的,不然到了汛期,很容易因为这个口子造成决堤,引发可怕的水灾,这是在提出复通水渠的方案之初,周如植就特意强调过的。

因此,李洵特意按照他的要求,组织匠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按照周如植给的图纸,赶制了几十台大型水车。

李洵来的时候,工匠们已经将被拆成几部分以便运输的水车全部组装完毕,附近的河岸上全是高大的水车,远远望着很是壮观。

“那便开始引水吧。”他下令道。

身边的亲卫得令,挥动旗帜,高声道:

“开始引水!”

早就准备好的附近的民夫们,立刻十人一组,抬着水车走进河道的浅水区,按照早就教过的步骤将水车安装到河里。

哪怕是在枯水期,清河的水流冲击力也比一般的小河要急很多。

水车刚一安好,水流便推动车水车转动起来,水车上巨大的木桶迅速汲水,飞快地倒入渡槽,哗啦啦地冲进了连接着的主渠里。

几十台大型水车同时运作,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水量,后续还会继续赶制水车放进来,以后完全不比直接开口的效果差。

眼看着这神奇的一幕,作为民夫的百姓们顿时欢呼起来:

“有水了!有水了!”

看着向南迅速流去的水流,同来劳作的士兵们脸上也挂上了喜悦的笑容。

所有人都很清楚,这些水滚滚南去,必然会到达他们的家乡,以后再也不必受干旱之苦了。

李洵被众人的情绪感染,跟着一起向南望去,心中也满是欣悦的期待。

周如植说过,冬麦本是应在土地解冻前进行春灌的,这一季虽说赶不上了,但有了这水渠,至少能保证后续的灌溉,产量上怎么也比靠天吃饭强。

而且,平日只要好好维护,这水渠和水车便能一直用。今后肃城四地的耕作,都不必再受制于当地干旱的天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