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乔茗茗忙问:“这个没关系,如果把周期拉长,那榨油坊里要有多少人?”

董老三看看笔记本:“周期拉上六七个月,榨油坊中必须维持14人以上,而且都要是壮劳力。”

他笑了笑:“没办法,这活累,不可能让人一日复一日地工作,必须轮流交替。”

乔茗茗叹气:“我能理解,只是这样还是要招人。”村里没办法给出14位壮劳力。

因为榨油坊的工资肯定不会比工分赚的钱来得高。所以只能请外村人,至少也得请10个才行。

董老三倒是没考虑到这一层。

也是,榨油坊的活不算轻松,每个月工资顶天30元。干满半年,最多只有180。

乍一听很高,但村里人都不是傻子。

今年山柚油翻一两倍,年底分钱比起去年前年恐怕只高不低。而且工分不止发钱,还能发粮发油以及发棉花棉布。

所以来榨油坊干啥呢,还不如自己勤勤恳恳地赚工分呢。

董老三拍板:“那就招吧,招附近的。”

榨油坊也算个集体产业了,再往上打个申请,是能够对外招工的。

城里人看不上,但在乡下人眼中这可是香饽饽。

乔茗茗又跑去和志斌叔说了这件事儿,等忙上忙下把事情彻底忙完后,乔小弟已经回到了上阳村,电影也已经放映完毕。

旧牛棚。

乔小弟放下行李后埋头呼呼吃着面,吃完后开始讲述他用十个饺子换一个老师的光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