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页

见惯了广州府的热闹繁华,台州港空有规模,却少了人气的冷清,就很有些不入眼了。

货船靠岸后,袁行主几个和一众翻译还有些惊讶,惊讶台州竟在如此短短时间内建好了颇为气派的港口和仓库,但洋商们就全然都是失望。

码头空空旷旷,除了他们的货船之外,仅有十一艘像是停泊已久的货船,码头附近也没有什么商家,甚至连过来载客的马车软骄也没有一个,港口的一些个看守指引的人员也透着股生涩木愣的小家子气,而这码头除他们之外,简直像是空无一人。

还有便是,那位玉大人竟然不曾露面。

十三行的人和洋商们心中各有计较,不过才刚踏进台州的地界,踏进这位传闻中的玉大人的地方,他们都没有表到脸上。

其实,玉格心中也有计较。

上赶着的不是买卖,以她的身份若是亲自到码头迎他们,岂不是把她求着他们来做生意表到了脸上,那这价可就不好谈了。

对于玉格没有过来迎接,甚至没有安排人到码头等候,十三行的人和洋商们心中诧异,叶三明却一点儿不意外。

他是正经科举出身的举人,士农工商这个观念在他心中根深蒂固,虽说因为玉格的影响和之前在金缕记任职,以及出海经商的缘故,他对于农工商皆没有偏见鄙夷,但在他心里,这些也是天然的同‘官’差着阶层的。

若说诧异,他更奇怪十三行的商人和这些夷商们的骄傲从何而来,竟然敢妄想玉大人亲自来迎他们。

不过好在,十三行的人和洋商们都没有表达出来,所以一行人的气氛还是十分和睦。

叶三明作为东道主,靠岸后自然要介绍当地的风情特色,安排众人的住宿饮食,而交流的过程中,他也觉出了众人对此行、对台州港的失望。

但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广州港发展了多久,而台州又才发展多久,再加上台州连续两年遭遇旱灾,今年此时也正在旱灾之中,能有如此模样已经是玉大人的手腕卓绝了。

而且,叶三明抬头眯着眼遥遥的望向玉环楼,那是集台州所有富贵热闹于一处的地方,他自信,那一处绝对会叫他们大开眼界。

但在大开眼界之前,也还有无数细碎小事,叫行商、翻译和洋商们心中不满。

台州的日头极大,照得海面地面明晃晃的一片,照得人睁不开眼,晒得人心浮气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