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舐犊情深,皇阿玛对我们兄弟如何,您不是最清楚吗?太子低声道,再坏也不过是重罚一二。

那您也不能一再挑战皇上的底线。容歆紧紧抓着太子的手腕借力,无奈道:您眼瞅着没几年就要而立之年,朝堂上的事,您不说,我也不能事事去关注,但您从前怀柔之策做得好好地,怎么突然这么大手笔?

其实早已该整治。

侍从们远远跟在两人身后,空旷的地方声音低些,旁人也听不见他们说话。

容歆便看着太子,问他:真是如您所说,要替皇上收拢人心?

这只是其一。太子目视前方,神情平淡,我这么做,皇阿玛只要斥责我罚我,八旗的怨气便可平息大半,但我若是不做事,皇阿玛为了改变八旗生计,必定还会提及国库拨款一事。

若皇上为了安抚八旗,仍然要拨款呢?

皇阿玛是英明之君,不会浪费此等良机整顿八旗。

太子倒是一直十分崇拜康熙这个皇阿玛。

不过太子料定康熙会为他收拾残局,并且借机整顿八旗,而非仍然坚持原先的想法,拨款救济,是有缘由的。

哪怕康熙再如何表现得重视八旗,他是一个帝王,首先便不能够忍受有人对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动摇。

而太子也不等她回复,又道:最好的办法,还是改变旗人只能行伍的格局,只是如何安排,也是难事

容歆闻言,拍拍他的手臂,道:左右成年的旗人已是如此,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不若先从尚未成年的旗人着手,那数百万两,不若再建一所书院,专供宗室子和官宦子弟读书。

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学校。

历朝历代皇室惯常维护中央集权的办法,便有控制思想这一道,而这个书院最终对大清有利与否,还要看上位者之心在何处。

目前以太子的志向,这所书院初期定然是好的。

太子思索之时,两人便回到毓庆宫,守门的太监行礼后,回禀道:殿下,女官,直郡王正在惇本殿等候。

太子向容歆投过去一个无奈的眼神,询问道:姑姑,胤礽看起来狼狈吗?

容歆看着太子眉上那块儿青印,这个算狼狈吗?

太子抬手轻轻碰了碰,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摇摇头,罢了,是躲不过去的。

而大阿哥也没叫太子失望,问过容歆的伤之后,便开始对太子头上那两块儿青印进行嘲笑:太子这是撞到哪儿了?怎地如此不小心呢?

太子视他如不存在,嘱咐容歆:姑姑先去查看腰伤,走动时务必小心些。

容歆点头,对两人道:殿下,郡王,那我便先行告退。

姑姑,我进宫才知道您受伤,明日便让人送些补药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