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路边有卖搅搅糖的小贩,一分钱一小坨,两分钱能搅一大坨,排队买东西的小孩子能把卖糖的老头给围得严严实实的,一场运动过去,很多都物是人非。
店主上下扫了她好几眼,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孩子。
还以为是哪里的乡下妇女,想送孩子念书,上学校门口找门路来的呢,便好心跟唐小丽说:“这里是小学,幼儿园在那头呢,你家孩子多大点啊,现在要送幼儿园,而且小学学位管的可严了,不是这附近的居民或者单位子弟,走关系都上不了。”
唐小丽没想到读书有这么难,看来自己是低估进城的压力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个体户都受到轻视,因为哪怕有钱,你家孩子都没地方读书,有钱也买不到房子,掐住了孩子读书也就是掐到了一个家庭的命脉,这个道理几十年前就这样了。
回去这一路上找租房信息。
路上联系了两个看过了,这会儿出租出去的都是筒子楼,一个在八层楼的顶楼,带着萌萌住肯定不方便,还有一个对面住着一家做生意的,一家子全是老爷们,这个天气光着膀子在门口晃,有的还穿着小裤衩到处跑,而且做饭的藕煤炉子就架在门口,对着的刚好是那户人家的大门口,吓得唐小丽捂着女儿的眼睛落荒而逃。
租房的事情还是要找人想想办法。
以前城里人都看不起乡下人,但在乡下住了几年再回来,又觉得城里人也挺不容易的。
这会儿住房条件不好,有钱也没处花,分到的房子都是筒子楼老公房,更好一点的两室一厅或者是哪怕带了独立卫浴的房子,都是体面的单位才有的分的,这会儿都不够住,根本不可能拿来出租!
一路上唐小丽带着女儿学拼音,萌萌学起来真的很快,到晚上吃饭的时间就已经把23个声母背完了。
再多点也能背得下,但唐小丽深知一口气吃不成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