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8页

纵观古今未来的华夏皇者,纣王‘帝辛’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

‘纣王’以前,也就是在巫妖大战导致巫妖两族没落之后,从上古三皇五帝到‘帝辛’这个阶段,人族皇者被称为‘人王’。

人王为人间之主,管理大地,天帝管理天空,人王与天帝共尊。

所以在原著里,纵然‘女娲’恼怒‘帝辛’所为,也不敢直接将其捏死,还要派妖狐惑乱朝纲,断商汤气运,来达到曲线报复的目的。

连‘女娲’这样的圣人,人族圣母,都不能直接对人王怎样,人王地位可见一般。

在这个时期,更是有许多天神,仙人,都在人王麾下称臣,为人王效力。

如逐鹿之战时,‘应龙’、‘泰逢’、‘武罗’、‘熏池’等神灵,皆是‘黄帝’部众,受人王驱策。

而‘纣王’麾下,也有‘闻太师’、‘崇黑虎’这样的截教三代仙人,更有‘孔宣’这等准圣级别的大能在其手下称臣。

等经历了封神之战,商汤灭亡,周朝崛起,人王的地位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候的有了‘天子’这个称呼。

人族的统治者,成为了‘天子’而非‘人王’,从此‘天子’代天牧民,君权神授,并不认为自己可以与天争高。

更不是与天帝共尊的存在了,从此天神永远高高在上,人类永远卑微在下。

‘纣王’以后再无‘人王’,只有那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神,以及那层出不穷的、代天牧民的天子出现了。

这件事情仔细想来,不得不说,‘封神之战’、‘武王伐纣’这其中有很多阴谋的味道。

‘黄少宏’借祭天大殿,召集天下诸侯之余,还想借此机会,为后世定下基调,断绝什么天子之说。

今后谁要是想搞天授神权,代天牧民那一套,那就不是真正的天子,让人族外在因素,没有可趁之机。

想到‘元始’谋划会被自己搅乱,还有事情搞定之后,‘昊天’那张臭脸,‘黄少宏’就有些想笑,不过没有办法,不是他有意与对方作对,谁让他现在是‘纣王’呢。

‘黄少宏’在朝堂上,提出这三点,立时招来了满朝文武的反对,召天下总兵入朝歌述职,这就不说什么了,可是第一点,让‘西伯侯’定居朝歌,这不就等于将人家软禁起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