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中秋诗会(下)

终于零星的还是找出了一些夸奖的话,只是这些不懂诗的人夸得也是心虚。

朱瞻墉下来,小声的和朱瞻墡话说:“你猜的没错,我都没想到这么些人这么能夸。”

朱瞻墡挑眉,两人相视一笑。

“五殿下到您了。”

朱瞻墡缓缓走了上去,样子还是要装足的。

在亭子内往湖对岸望去,能听到嘈杂的声音,那边想必是极其热闹的,朱瞻墡清了清嗓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一句话落已然是鸦雀无声,仅这一句便可传世,下方诸位才子听到这句已经是惊讶了,本来神游太虚的朱瞻基也回过神来,喃喃的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诗词和他的心绪对上了,便更多了惆怅,仿佛回到了第一次见到孙若微时,那俏生生的小女孩模样,永远的印在了他的心上。

是啊,这人生最美好的不就是初见时吗?那时的风,那时的月都美好了起来。

他抬眼望向了朱瞻墡,难以置信这是自家弟弟写的。

朱瞻墡耳熟能详的也就纳兰性德了,其他的明清诗词应该背的少,所以了解的不多。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罢,真正的夸奖是寂静无声的,所有人看向了朱瞻墡,本来准备的那些虚头巴脑的赞赏此时一句说不出来,只有对其文采真正的仰望。

只是大部分人都是惊讶于这诗,细细想想都觉得不可能是朱瞻墡自己写的,毕竟如此诗才是藏不住的,应早就名扬天下了,而且意境也不像是这个年龄段人该有的。

朱瞻墉小声的说:“还是你舍得花钱。”

“那可不老少。”

“下次介绍一下,我也买他的诗。”

太子妃拿到这诗的,又是一阵尴尬,这次的尴尬是这首诗太好了,而且女人更能理解这样的情绪,夫人们纷纷赞扬。

太子妃叹气,自己这两个儿子,真是头痛,一个没花钱,一个花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