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逆转战局 (二合一)

兵败如山倒,哪怕攻陷西直门的机会近在迟尺,太师也先都不得不下令撤退。

同时胜利的天平,开始朝着大明的方向倾斜。

收拢好伤员跟阵亡袍泽的尸首,沉忆辰与残余明军骑兵将士返回京师,走的便是西直门。

相比较出使时候宏伟辉煌,此刻西直门可谓是满目苍痍,烽火硝烟的余尽依然还在燃烧着,目光所及之处全部都是双方士卒的尸体,以及充斥在耳旁的痛苦呻吟。

此刻城门已经大开,民壮们正在尽快的搬运着伤员回城救治,毕竟蒙古大军还没有退去,他们依然有着一战的实力,不能掉以轻心。

城门的一侧,站着于谦、武清伯石亨、右都督孙镗等等守门主将。李达、张祺、李瓒等人经历过一昼夜的厮杀后,已经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了,全部依靠着城墙脚下,默默的望着遍地战死的袍泽。

不过在城门这一群将领之中,出现了几张陌生的面孔,他们就是统帅南征军靖远伯王骥以及宁阳侯陈懋。

而与他们并且称之为正统朝三大名将之一的定西侯蒋贵,因在麓川受到瘴气袭扰,身体不适无法快速行军驰援京师,还身处于运河之上。

从爵位上来看,王骥仅仅是一个伯爵,可此刻他却站在众人的最中心,宁阳侯陈懋跟提督各路兵马的于谦,都只能位列他的左右。

毕竟靖远伯王骥没有世家身份加持,是靠着自己实打实的军功,开创了明朝文官封爵的历史,战功赫赫让众人信服。并且数次出征麓川,王骥都是领了统帅身份,陈懋跟蒋贵大多数时候为副将。

对于靖远伯王骥,沉忆辰并不陌生,当初在京师提及到瓦刺隐患的时候,他还曾支持过要早早戒备的提议。

只可惜那时候的明英宗朱祁镇意气风发,大明也处于巅峰时期,完全没有把瓦刺部给放在眼中,各种警示不了了之。

望着沉忆辰的身影,出现在归来的骑兵阵营中,倚靠在城墙角的白胖子张祺眼尖,第一时间就认了出来,然后起身兴奋喊道:“大哥回来了,他从敌营回来了!”

张祺的呼喊声音,自然是惊动了李达等人,他们这才把目光望向骑兵前来的方向,果然看到了沉忆辰的身影。

与此同时,沉忆辰看到这帮应天府的兄弟们,平安无事的活着,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了下来。

另外张祺的呼喊,同样提醒了站在城门前的王骥等人,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却没有放在沉忆辰身上,而是朝着为首的成国公朱勇拱手道:“见过成国公!”

不管是不是有爵位在身,成国公朱勇叱吒朝堂这么多年,身份的尊贵跟影响力,是不可能一日消亡的。更别论明军大多数将领,都曾跟随过朱勇南征北战,再怎么样都有着一份“老上司”的情份。

“吾已是布衣,诸位不用客气。”

成国公朱勇下马后,朝着城门诸位将领回了一礼。

“公爷始终乃吾辈楷模,岂能薄待之。”

王骥并没有因为朱勇的客气,而选择把对方当做平民百姓看待,相反依旧保持着礼数跟恭敬。

明朝勋戚只要不涉及到皇权站队,以及谋逆造反这样的重罪,夺爵并非没有日后复爵的可能性。哪怕朱勇这一辈子无法再担任成国公,以目前朱仪的表现来看,继承爵位的可能性很大。

就算没有曾经情份,但凡有一点官场情商的,都不会怠慢成国公朱勇。

互相客套了几句后,王骥发现了对方身上的伤势,赶紧让大夫护送朱勇进城医治。直到这个时候,沉忆辰才有上前搭话的机会,拱手行礼道:“下官见过靖远伯。”

面对沉忆辰的行礼,王骥望向他的眼神可谓是复杂无比。

奔赴京师的路上,王骥已经收到和议副使杨善,传达的明英宗朱祁玉密信,得知了沉忆辰“背主求荣”的消息。

说实话,当王骥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心中是无比震惊的。毕竟当初在朝堂之上,面对皇帝的质疑,群臣的鄙夷,王振的威胁,沉忆辰都始终坚持自己观念,认为瓦刺乃大明心腹大患。

这种人,真的会背主求荣吗?

可问题是,和议副使杨善的证明,太上皇朱祁镇的密信,乃至沉忆辰第一时间拥立新君,获得从龙之功加官晋爵。种种事例无一不是表明,他是土木堡之变后最大的获利者。

要知道相比较新君朱祁玉,王骥内心里面忠诚的对象,始终都是明英宗朱祁镇。

他的知遇之恩,才能让自己开创大明文官封爵的先例,人不能忘本,就算无法拥护太上皇复辟登基,至少不能让他在鞑虏手中受苦,必须得想办法迎接回来!

“数年未见,沉侍郎如今已经红极一时了。”

王骥澹澹的回应了一句,只不过这句话听在沉忆辰的耳中,立马就感受到一丝异样。

按照曾经双方的关系,久别重逢不说什么热情亲密,至少恭喜的话语不会用“红极一时”这种略带贬义的词汇,哪怕用个“独当一面”,都不会引发歧义。

“下官不敢当,倒是靖远伯回京,宛如中流砥柱般,稳住了京师及及可危的局势。”

“是啊,没想到本伯南征一战,京师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事情都物是人非了。”

说罢,王骥望向了旁边等候的李达等人,开口说道:“他们应该与沉侍郎是旧识吧,那本伯就不耽误你们叙旧了,另外还得尽快入宫复命。”

“靖远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