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 步步蚕食 (二合一)

往往这种情况之下,中原王朝只能被逼无奈选择退兵,等待着下一次北伐时机的到来。于是乎这个选择的难题,摆在了兵部尚书于谦面前,到底是撤,还是不撤?

帅帐中于谦坐在主位上,左右两侧分别坐着定襄侯郭登,以及襄城伯李瑾。接近两个月的搜索下来,为了防止被鞑虏埋伏反击,辽东军跟漠南军两方已经兵合一处。

按照官衔来说,封爵就意味着超品,应该位列于谦之上。但是这一次于谦以兵部尚书身份监军,再加上他有着先帝任命总督天下兵马的权力,于是乎两支兵马实际上统帅还是于谦。

“今日召集两位前来,想必所为何事都已经清楚,最近这半个月已经有三处后勤被劫,伤亡将士千余人,民夫更是有三千之众,五万石粮草付之一炬。”

“按照这个局面下去,征伐军将很快面临缺粮的处境,同时补充粮草后勤将会愈发困难。本官认为先机已失,再耗下去鞑虏主力有可能从西北回师,必须当机立断做出是否撤兵的抉择。”

其实不用于谦阐述,当前面临的困境两位勋戚同样很清楚,但是到目前为止,这场征伐仅仅找到几个数百人的蒙古小牧场,别说是犁庭扫穴,连最基本的伤亡对等都做不到。

要是就这么撤兵回去,先不说朝廷方面这么看待自己,主导行动的内阁首辅沉忆辰,就很难跟文武百官交待,将坐实劳师远征的名头。

一旦负面形象既定,那下一次北伐时机要等多久才能到来?

襄城伯李瑾比较年轻,加之是第一次正式领军出战,他不想辜负沉忆辰对自己的信任跟期望,于是坚持道:“于少保,本伯已经派出数十队哨骑搜索,相信很快就能找到鞑虏万户部落的驻帐。”

“另外潜伏在鞑虏汗帐的探子,这段时间也在想办法联系,只要接上头就必然能得知鞑虏躲藏在何处,要是就这么撤兵就等同于满盘皆输!”

襄城伯李瑾的话语中充斥着不甘心,虽然这次出征算不得什么举国之力的北伐,但也算得上大明在土木堡之战后,对鞑虏吹响了反击的号角,双方攻守之势异也。

如果就这么撤兵,相当于之前一切努力白费,将士们几个月的出征一无所获!

“吾等出征军情能被鞑虏得知,加之一直联系不到潜伏在鞑虏营中的我方暗探,想必已经被也先得知并且清除了。”

“接连几次后勤被劫,导致吾等跟朝廷方面的联络中断,不知道本官早前禀告沉元辅的鞑虏暗探消息,朝廷方面如何处置。要是没有挖出幕后叛国通敌之人,意味着我们的行动彻底暴露在也先视线之下。”

“沉元辅曾经强调过多次,此人乃草原百年不世出的枭雄,万万不可轻敌,再继续搜寻下去恐怕我军将成为鞑虏的目标。”

古代传递军情困难,加上又是出征在外,于谦已经跟京师方面断了联系,更不清楚沉忆辰正在跟曹吉祥玩着步步蚕食的谋划。

现在于谦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己方这两万兵马的行踪,全盘在也先的掌控之中。一番出现合围的局面,茫茫草原能活着杀回去的寥寥无几,大明承担不起这样的损失。

与此同时相对比较老练的定襄侯郭登,也开口附和道:“于少保说的没错,敌暗我明的情况下,想要找寻到鞑虏万户驻帐,已然变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此时选择撤退可能朝廷方面,沉元辅会承受一些压力,只要没有出现严重伤亡都无关痛痒,等待下次北伐再战回来即可。”

“若是两万征讨军伤亡惨重,朝廷风评必将恢复到土木堡之败后畏敌如虎的状态,吾等可能再也等不到下一次北伐的机会了。”

郭登跟于谦是京师守卫战的亲历者,非常清楚朝廷文武百官那段时期的孱弱跟畏惧。沉忆辰好不容易扭转的风气,要是转折点再度出现在自己身上,那就真对不起家国厚望。

面对郭登跟于谦两人都赞同撤兵,襄城伯李瑾哪怕心有不甘,也明白事情已成定局,只能握紧拳头道:“吾等一定会有下一次北伐,到时候不破楼兰,誓不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