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 蒙古内战 (二合一)

“大汗,你是统一了蒙古诸部,成为了天圣可汗,甚至有机会杀入明国京师加冕皇帝。”

“但我们呢?”

“这几年过的跟奴隶无异,随时随地要被抽调牲畜族人,就连两位台吉都在不断扩张自己的部落,蒙古诸部早就已经怨声载道!”

“我也有自己的族人跟子孙,所以别怪我,兄长。”

伯颜帖木儿说最后这句话的时候,没有用大汗的称呼,而是换上了兄长。

紧接着他脸上的痛苦神情褪去,转变成为了一种决然,今日这片曾经元上都的废墟,注定兄弟之间只能活下来一个!

皑皑白雪的草原上,伴随着蒙古汗国的诸部内乱,仿佛被染上了一层红妆。大明这边收到消息,受限于大雪封路等等天气因素,已经是大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再快马加鞭传递到京师兵部跟内阁。

沉忆辰看到这份军报,时间已经跨过了明良元年,来到了明良二年的正月。

这一个来月的时间里面,沉忆辰基本上是在完善军户改革,并且整合各州府以及京仓的储备,来赈灾在寒冬腊月出现的各地灾情。

小冰河时代的下雪范围,已经扩散到了整个大明南部疆土,每年受灾的范围跟人数还在不断攀升中。虽然沉忆辰不太认同李贤激进到“党同伐异”的官员考核标准,但事实上随着大批中低层“沉学”门人上位,赈灾的速度跟效率出现了质的提升。

换做正统朝时期这种情况,路有冻死骨那是随处可见的场景,到了明良二年哪怕灾害愈发严重,事实上冻死跟饿死灾民的数量,已经降低到了千人左右。

这放在后世是一个应该问责的数字,放在明朝中后期却称得上太平盛世,仅仅就在几年前这个数字翻上十倍都不止,这还不包括各州府无法统计跟隐瞒的数量。

除了关注军户改革,沉忆辰还在为南征军主力“复员”做准备。

大明南征军数量始终维持在十五万人左右,算上运输后勤的辅兵跟民夫,那更是高达五十万。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出兵,动不动就是号称五十万、一百万,里面除了夸大的成分,更多是把民夫跟辅兵给包含在内。

正常情况下古代远征,一名战兵需要三名辅兵或者民夫来保障后勤,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跟盛世王朝,压根就没有办法维系开疆辟土的战争规模,户部动不动就哭穷也正因如此。

辅兵跟民夫的安置不需要考虑,他们回乡就是普通百姓,这十几万战兵为国出生入死,加之又碰到了军户改革,沉忆辰绝对不能亏待他们。

否则轻则令人寒心,重则引发兵乱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这些南征军将士,愿意继续从军入伍的,沉忆辰将把他们纳入职业士兵,每人登记在册发放双倍全额军饷,并且每人十两军功银。

厌倦战场不愿意继续征战的,安排他们回乡“复员”,每人发放二十两安家费,并且还有五亩田地补助。为了保证这些封赏能确实下发到将士手中,沉忆辰特地派了一批《文报编辑前往南方发行报纸,避免出现欺上瞒下的情况。

另外还在兵部名下成立了一个退役将士事务部,专门处理跟监督南征军将士以及其他各州府裁兵事宜,确保整个大明卫所两百多万士兵,能平稳完成军户改革,把卫所兵总数降低到一百二十万人左右。

别看裁军百万好像很夸张,事实上这里面大多数都是一些空饷名头,仅仅账面上的数字。但把这些水分给挤掉之后,就能实打实的把军费节省下来,用来加饷给真正戍边为国的将士。

处理完这两件事情,沉忆辰才把目光跟注意力挪到蒙古内乱上面。

他之所以把蒙古方面事务优先度降低,就在于这份军报内容实在是太过于模湖,除了写明阿剌知院借助建州女真归附的“九白”大礼反叛,也先胞弟伯颜帖木儿参与叛乱之外,对于伤亡以及结果一概不知。

对于这种情况,沉忆辰没有过多苛责边军情报部门,毕竟这种恶劣天气能传回消息已经实属不行,想要弄的明明白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蒙古身为百年世敌,出现了内战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大明仅仅袖手旁观好像说不过去。沉忆辰召集了内阁成员,想要集思广益从这份简短军报中,分析出一些有用的内容,来确定大明是否介入战争,乃至于开展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