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父与子(1)

这些东西也不稀奇,稀奇的是皇帝竟然深更半夜的,专门让人拟旨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这人在皇帝心中超然的地位。

“于谦这人”

曹鼐一边往外走一边心中暗道,“深得三代器重”

他心中所说的三代,指的是当今皇帝,当国主政的太子,还有东宫皇太孙

皇帝当年钦点于谦为状元。

皇太子亲选于谦为东宫皇太孙师。

皇太孙则是于谦的学生

可以说他于谦,得到了天底下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和地位

“杨阁老”

曹鼐边走,心中边继续道,“您可千万别犯糊涂啊”

他心中的杨阁老,正是他考取进士时和提拔他的恩师。

也正是如今的南书房大臣之一,左春坊大学士,吏部尚书杨士奇。

曹鼐清楚的记得,当初甘肃巡抚的职位,他恩师杨阁老举荐的是太仆寺少卿奈亨。可谁想到,最后却是于谦被破格提拔。

坊间言说,杨阁老乃贤相,此言不虚。

但人人无完人,曹鼐更是清楚自己这位坐师有些小心眼,为人专擅,喜欢打压不同政见的同僚。

而且,于谦跟杨士奇也不是一派。

前二十年朝堂上清流和实干派的冲突,但现在实干派又分成了内政派,边疆派

杨士奇乃是内政派的领袖,遵从帝国之基在内,要少打仗,以民生为先。

边疆派是文化殿大学士陈山王骥等人为主,下面是于谦王文王永和等为中坚力量。

(历史上于谦也被杨士奇举荐过,这位家演义之言不足信也!)

这两派这几年在朝中,已有些不对付,要压着对方一头的苗头了。

尤其是于谦的好友王文,早几年杨阁老之子胡闹妄为被御史弹劾

有人为杨阁老开脱,说杨阁老不知情,但王文却说养不教父之过几次上书要追究杨阁老的罪责。

要是杨阁老对这些少壮边疆派能有好感就怪了

两边不能说谁对谁错,但是文官集团的本性就是如此

政见不同,就不可能和为贵!

都是玩嘴皮子的笔杆子的,谁也不服谁!

而且权力这东西,不就是斗来的吗?

曹鼐多多少少有些耳闻,京中这些内政派的大佬们,正准备在今年的吏部考核上,给这些少壮边疆派们一些好看。

尤其是于谦,他在春天的时候竟然绕过内阁,直接给皇帝上奏,让户部批了七百多万的西域专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