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幼稚

大明风流 大苹果 1652 字 3个月前

杨廷和道:“那是自然,除了陕甘兵马不动,宁夏延绥大同三镇兵马将为主力。宣府也将抽调半数兵马。四镇兵马近总兵力超过四十万,我们调用一半的兵力而已。”

张延龄大笑道:“你以为这是简单的算术题?算一加一等于几?我问你,宣府大同的兵马调走之后,鞑靼人从东部进攻宣府大同,你怎么办?你也知道鞑子主力集结于漠东一带。上一次重创鞑靼人还在七年前。那时候鞑靼人便已经拥有二十多万兵马。七年过去了,你认为鞑靼人现在有多少主力骑兵兵马呢?”

杨廷和抚须皱眉沉吟:“这个……”

张延龄冷笑道:“你连这些都不清楚,敌人的兵力有多少都不清楚,怎敢轻言出兵?我来告诉你吧,鞑靼人在漠西黑水白牛城以及地方有三个万人骑兵队的兵力驻扎。漠西的鞑子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来不及增援。陕甘兵力不动的话,他们想进攻边镇策应也是不可能的。河套地区五万鞑子主力骑兵驻扎。而漠东有大致十五万兵马。一旦河套开战,你认为漠东这十五万鞑子大军会睡大觉?显然他们会进攻大同或者宣府一带。届时,你准备如何应对?宣府在京城以北,乃京城门户,你知道一旦有失的后果么?”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杨廷和皱眉沉吟,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京城京营二十万,可否临时调数万兵马暂时驻扎宣府大同,作为弥补防线兵力的空缺?”杨廷和沉声道。

张延龄冷笑道:“杨首辅,调京营兵马到边镇,亏你想得出来。那是拱卫京城的兵马,保护皇上的兵力,是不允许大规模外调的。要调,也最多调一两个营出京而已。当年刘六刘七之乱,就在京城以南,本人也只能调动两个营去平叛。况且,你要调京营去边镇作战,问过英国公的意见么?他们会答应么?或许你倒是可以去和江斌商量商量,让他的外四军去边镇和鞑子作战去。只是不知道他买不买你的帐。”

杨廷和皱眉想了想道:“办法肯定是有的,我大明边镇兵马近百万,难道打个河套,便都凑不出兵来?鞑子兵马不过二十万,能奈我何?护国公怕是在危言耸听吧?”

张延龄冷笑道:“杨首辅,我不得不提醒你,打仗不是儿戏,更不是数字游戏。当年土木堡之战,我大明五十万大军,面对的是瓦剌部三万兵马而已,结果如何?损兵二十万,随军勋戚大臣几乎全部阵亡,割韭菜一般的被割了一茬。对我大明的损害极大,影响一直绵延至今也未能恢复元气。本人不得不警告你,贸然行动的后果是可怕的,是不可挽回的。以目前我大明的财政国力,收复河套不是时候,和鞑靼人全面作战也不是时候。目前我们要做的恰恰是要稳定局面,改善财政状况。钱粮充足之时,兵强马壮之时,才能想着去北伐。急功近利,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用兵,带来的将是可怕的后果。这件事,绝对不可行。”

杨廷和皱眉沉默着。这几个月来,他感受到了冷落和危机感。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才能扭转局面。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提出了这个大胆的计划。

一方面,收复河套是众望所归之事,提出复套的建议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污点,且是站在制高点上的行为。反对者反而会被认为不当。在这一点上,不会有后遗症。

另一方面,他不能让张延龄专美于前,必须用另一件大事掩盖张延龄的光芒,博得天下人的赞誉和扭转外廷的处境。

张延龄可以通过转化内部矛盾的办法出兵海外,那么进攻鞑子,收复河套除了政治上的绝对正确之外,也将是一项伟业。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必然符合朱厚照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