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页

金黄的麦田里全是沉甸甸的麦穗,桑木匠看到这等好收成,整个人都在振奋和惊讶之中。他现在是木匠,可过去种了一辈子地,从来就没见过种的这么好的田。

“这一亩地得打多少粮食呀?”

这不单单是桑木匠的疑问,这是整个辽南四卫所有庄户人家的疑问。去年条件不好,水利设施的覆盖面积也不大。由于耕牛数量不多,农田没办法进行深耕。去年种的冬小麦普遍费人工。可今年的亩产还是普遍增长,有的田地多个两三成,有的甚至能多个五六成。

由于很多农田贫瘠,劣田居多。一亩地单季平均亩产不到一石。如果农户又不会伺候的话,亩产甚至不到半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开始就一直不停的农田改造工程还是发挥出了极大的效益。

桑木匠眼前这些田地的亩产怎么看也有个一石,也就是一百公斤左右。虽然这个产量远远比不上后世动不动就四五百公斤,可在当下却已经是丰产了。

桑木匠看着欢喜,甚至看得魔怔。他在田坎边坐着,几辆四轮马车就从身边走过。一名驾车的汉子向他打了声招呼,喊道:“老爷子,又来看我们这块田地呀。”

田坎边的路不好,马车跑的不快。

桑木匠听人喊他老爷子,当即笑骂道:“我还不到五十,好日子还没活够,老啥老?”笑完之后他又说道:“你们这片田地种的好啊,今年能吃个饱饭了。”

驾车的汉子特意停了下来,乐道:“大帅手下那些人说什么要科学种田,其实就是一批十几岁的小崽子。他们学了些鸡毛蒜皮的就自以为了不起,天天要我们干这个,干那个,烦得很。我看就是今年肥料用的好,打的粮食就多了。”

革命军的农技员都是些年轻人,生吞活剥的学了些种田的法门就被安排来指导田间种植。过去一年,这些生疏的农技员们闹出了大量的糗事,让种了一辈子农户笑话了不少。不过农业部对于科学种田的推广是不会停止的,只会不断深入,不断强化。

去年还生疏的菜鸟农技员,今年一个个都成熟多了。只是田间地头的农户们还是习惯性的笑话他们,觉着那些嘴上没毛的小崽子干不成大事农技员的威力还没发挥出来,可肥料的威力却是立竿见影的。

草木灰可以充当钾肥,硝田里处理过的粪便腐殖质可以是氮肥。磷肥主要来自骨粉,这点有些欠缺。就是这些基本肥料的施加,这地里的庄稼长势就一直非常喜人。农庄的人别的不承认,可大量肥料带来的好处还是要认可的。

结果就是硝田的建设一直在进行,生产硝酸钾都是副业了,主业成了堆肥。原本制造火药中最缺的硝酸钾现在反而不缺,倒是硫磺开始缺了。

“大帅好,大帅是真的好。”桑木匠对此是连连点头,“不但打粮食多,种地还省力。在咱们革命军的地盘,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

这话说的意有所指。去年种地的时候,机械部就小批量的试产了给旱地麦田用的人力播种机。等到今年好几个水力木材加工厂的产能上来,大量两匹马带动的畜力收割机就进行推广了。

这些农机设备的出现就有桑木匠出的一份力。毕竟从图纸到实物再到提升可靠性进行大规模生产,整个过程并不容易。虽然这些木制铁件的人力畜力农具远远比不上后世的机械化农机,可相比要弯腰到田地去挥舞镰刀就太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