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妇将年轻人领进来时还夸赞道:“这是我们街坊家的孩子,知根知底,老实本分。他识认字,口齿伶俐,还会写书信,来给少爷当伴读正好合适。”
“我叫周青峰,这位兄台如何称呼?”周青峰上前拱拱手,小大人的模样摆的很利索了。
领来的年轻人倒是很拘束,抬手说道:“我姓王,王鲲鹏,字,字飞羽。”
“啊,鲲鹏?好名字。你是教书先生?”
“我是,说书先生。”
啥,这差一个字,区别很大的嘞。
周青峰一愣,扭头看向领人来的仆妇。那位王鲲鹏当即脸色通红的低下头,讷讷说道:“我进学好些年了,本想去沈阳县学读个几年,只是县试一直考不上。家里又没钱,只能出来找个营生,正好街坊婶子说这里有个少爷找个伴读。”
说了半天,这王鲲鹏脑袋越说越低,佝偻着身子都要比周青峰还矮了。周青峰对这人是又好气又好笑,因为连县试都考不上,那别说什么秀才了,连童生都不是,顶多算是个学童。
王鲲鹏说了一堆,最后只有一句要是不行就算了,我回茶馆说书去。
周青峰一翻白眼,心想这明末有化的读书人真是少之又少,北方的人更是远远比不上南方。抚顺这边城简直就是化荒漠,要找个教书先生,结果来了个说书先生。
不过真找个心气高的老学究来,只怕也是没办法跟周青峰配合的,眼下这位姿态倒是低,说不定还好相处些。他也不是要读书考秀才,只问了一句:“识字吗?”
“那是自然,四书五经都读过。”王鲲鹏脑袋抬起来一些。
周青峰把辽东地方志拿来,“这书看得懂吗?”
“当然看得懂。”王鲲鹏的脑袋再次抬高,为了证明自己不说虚话,他随手翻开就念了一段。
这就已经达到周青峰的最低标准了,他又问了句,“鸡兔同笼懂吗?”
这下王鲲鹏表示惊讶了,腰背挺直问周青峰道:“少爷,你还知道鸡兔同笼?少爷若是想进学,还是要从千字,百家姓,三字经启蒙为好。日后读大学,春秋之类的经典才是科举正途。不要像在下一样尽读些杂书,日月蹉跎要耽误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