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杜鸿渐行军

另外士兵们接汤的铁质饭盒,也都是越王准备的。这些饭盒是坚固的方型盒子,有一个小盖子,可以直接在底部加热,还附带一个布制的小袋子,可以随身携带。</p>

到了越王准备好的营寨后,士兵们就可以拿着饭盒去打汤打饭,在野外的宿营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些饭盒在加热干粮。</p>

饭盒上同样印着越王的标记,杜鸿渐带着士兵走了二十日,还没有出朔方,士兵们已经天天把“越王仁德”挂在嘴边了。</p>

杜鸿渐怎么都觉得不是滋味,明明越王承担了大军的补给,这是一件大好事,为什么自己总是觉得不舒服呢?</p>

杜鸿渐这些军官入了军营后,军需官们还提供了可以遮风避雨的木屋。</p>

虽然只是建议的木屋,但是屋子里都会配一个标准的小铁炉子,白铁皮的烟道将烟气排到屋外,小屋内又干净又暖和。</p>

甚至军官的木屋后排还会有一个临时的沐浴场地,热水用抬水泵抬到头顶上,从头顶上喷洒下来,可以一下子消除长途行军的疲惫。</p>

看着手下的军官冲进屋子里准备沐浴,杜鸿渐的心情更加的微妙。</p>

他将坐骑交给军营里越王安排好的马夫,在军营中巡视了起来。</p>

这座军营是刚刚造好的,还能看到地上翻动的新土,只是一座两座还好,自己走了二十天就遇到了四个这样的临时营寨,这越王麾下建造工事的能力也太强了吧?</p>

而且根据招待杜鸿渐的军需官说,这样的营寨就是陇右河西军队出征的标准营地,也不是河西为了撑面子专门建造的。</p>

一开始杜鸿渐还是不信的,但是连续遇到了的四个营地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甚至连布局都相差无几,这下子杜鸿渐才相信,这是陇右行军标准的营地。</p>

按照陇右那些军需官的说法,这是越王亲自定下的兵制,大军出动之前,有专门的工兵营修建临时营寨,这样的营寨能够保持行军的速度,让士兵得到充分的休息。</p>

沿着营寨,木质栅栏上缠绕着细细的铁丝网,正是这些尖锐的铁丝,才让用木栅栏围成的营地变得坚固可靠。</p>

杜鸿渐曾经试过,命令骑兵冲击这些铁丝栅栏。</p>

战马都被铁丝上的尖刺扎的惨叫,但是铁丝网依然坚固,无法突破营地。</p>

这也是为什么陇右的营地建造如此迅速的原因,他们只需要将加工好的木头打进地里,然后用铁丝网围上一圈,一个临时营地就建造完毕了。</p>

士兵的营房也都是用木板拼凑建造的,加上一些挡风的布帘子。</p>

虽然看起来整个营地很大,但是所有的部分都是可以拆卸和重复利用的,连木板的做成了统一的尺寸和大小。</p>

杜鸿渐暗暗心惊,都说如今陇右兵精锐,有这样的后勤保障,普通士兵拿什么和陇右士兵打?</p>

人家住在安全温暖的营寨,每天能够休息的很好,而敌人只能风餐露宿,还要值夜守夜,这两军如果遇到了谁胜谁负真的是一目了然。</p>

杜鸿渐走到了粮仓,这里准备了接下来几天朔方军需要随身携带的干粮,这些军粮都被包成了一个个可以背的小包,每一份军粮都配给到人,士兵离开营地的时候军需官会一个个发到手上。</p>

这些干粮是炒干的面粉和一些奇怪的糕点,特别是那盒子奇怪的糕点,遇到水能够泡发从很多,吃上一块就非常的充饥。</p>

不少士兵都舍不得自己吃,甚至在朔方军内部,这些饼干都成了一种可以流通的货币。</p>

除了炒干面粉和压缩饼干之外,干粮中还有一些晒干的果干。</p>

这些都是陇右产的葡萄干和杏干,吃起来酸酸甜甜的,也非常受到士兵的欢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