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2页

最终童渊的招数尽出,也没有能够给孙阳制造什么麻烦,童渊就知道,自己恐怕不是这个年轻人的对手,自己已经用出全力,可是对方好像是游刃有余,根本没有认真对待。

童渊率先收招,表示认输,孙阳也没有继续,误伤这种事是绝对不会发生在孙阳身上的,童渊收招,孙阳就直接把准备要刺出的长枪收回。

“孙太守真是出手不凡,没想到孙太守不仅是一位大才,更是一位高手,在下自愧不如。”

童渊平定了气息之后,就对孙阳说道,他输的光明磊落,孙阳没有用任何阴谋诡计,完全是实力的差别,自己没有什么好怨恨的。

“童大师也不愧是枪神,百鸟朝凤枪果然不凡。”

孙阳也是夸奖了童渊一下,当然,只要夸童渊的枪技,如果说别的,就有点虚伪了。

“在孙太守面前,我这百鸟朝凤枪算得了什么,还是不要丢人了。”

童渊苦笑,自己确实也就只剩下这一手百鸟朝凤枪了,其他的枪技在孙阳面前,简直不够看,不过这次的切磋之后,童渊有种预感,自己一定能够有所突破,从刚才的切磋中吸收更多的经验。

展现了不一样的实力之后,孙阳就开始笼络赵云了,这就是孙阳来这里的目的,赵云在孙阳心中,绝对是第一位的,因为赵云实在是太完美了,不管是武力、能力还是德行,都是一等一的,可惜根错了主公,最终就只能够寂寞的在川蜀落幕,远离家乡。

在赵云跟了刘备之后,一直就没有单独领军的机会,不是当中军护卫统帅,就是押运粮草,有的人说,这是故意让赵云在后方吸引注意力的,这才是重用,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将军最希望的还是在战场上拼杀,赵云的武力毋庸置疑,放在后面看守粮草,实在是想不出这是重用哪里。

赵云在刘备手下是比较尴尬的地位,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系自然紧密,他们每次出证必为主将,黄忠年长功高,刘备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当然也是重用,而马超可是马援之后,这可是家世显赫,刘备自然也不敢怠慢,只有赵云,年纪轻而且出身平凡,五虎将关羽被封前将军,张飞被封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他们四个人瓜分了前后左右,留下一个赵云单独尴尬,毕竟没有中将军,最后才被封为中护军,比起前面的可是弱了一大截。

最后就是赵云品格高尚,让那些古代官僚不愿与之为伍,自然也不会有人帮忙,这可是古代官场大忌,赵云也不结党营私,在帝王看来,这很不错,可是也仅仅是很不错,并没有什么卵用。

孙阳可不会让赵云再经历一次那样的结局,所以现在就给赵云留下好印象,以后赵云出山之后,就会来投靠自己。

赵云的灵性很足,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天才,所以孙阳可要趁他还小,好好的打下基础,孙阳除了提点一下赵云的武艺,更是给赵云留下了一些兵书,孙阳要让赵云当一个统帅,而不是猛将,这个年代书籍还是很宝贵的,寒门弟子赵云可是弄不到兵书的。

半个月的接触,让小赵云对孙阳是好感倍增,孙阳就知道火候到了,可以让小赵云记住自己,孙阳就准备告辞离开,童渊在孙阳走的时候,意味深长的看了孙阳一眼,说了一句让孙阳很满意的话,等到赵云出师之后,就会让赵云去寻孙阳。

孙阳这些天可没有掩盖对赵云的喜爱,童渊可不是小孩子,他明白,孙阳这个太守看上赵云这块料子了,想要赵云以后为自己效力,对于这种事情,童渊看的很清楚,古代不管是文人还是武士,都只有一个理念,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总不能你学了一身的武艺,就是为了去打猎吧,再说孙阳的身份不低,是一郡之地的最高官员,另外名声卓著,效力于孙阳,没有什么不好的。

离开了常山,孙阳就回到了涿郡,如今的涿郡,在孙阳的治理之下可以说是大汉最祥和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商人往来自由,只要不违反孙阳的禁令就行,孙阳允许商人自由活动,但是不允许他们把违禁品卖到北方去,而且必须要缴税,没有苛捐杂税,只有正常的税收,让商人们没有什么怨言。(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蔡邕

孙阳回到涿郡,第一件事就是到一个占地不小的院落这里,在院落中,传来了孩童稚嫩的朗朗读书之声,这就是孙阳建立的书院,专门教导没有书读的寒门子弟。

至于书院的先生,很多做梦都想成真的穿越党肯定熟悉,也算是一个国民岳父,蔡邕蔡伯喈,才女蔡文姬的父亲。

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之祸兴起,天下名士及儒学有行义者皆被举为党人,加之挟怨相恶者官报私仇,死、流徙、罢免、禁锢者又六、七百人,蔡邕就在其中,不过孙阳早就有准备,买通了一些宦官,让蔡邕流放到幽州,然后自己拿出了白纸这一大杀器,让蔡邕留在自己这里著书。

等到自己成为涿郡的太守之后,就建立书院让蔡邕担当院长,传授学问,同时也利用蔡邕的名声,招来了一些寒门的学子在这里担当先生。

蔡邕可以算是三国题材小说中跳不过去的一个坎,不管是他的学识还是他的那个才女女儿,都是让人无法忘记。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人,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创出大名鼎鼎的飞白书字体,因为官至左中郎将,所以后人称其为蔡中郎。

蔡邕的一生是起起伏伏,曾经被征辟,也被流放过,最后在董卓掌权时期,还被强召过,后来因为感激董卓的知遇之恩,在王允宴席上感叹,结果被下放入狱,不久就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