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过了

洪武生存指南 裴玄黄 1733 字 3个月前

钱唐若是坚持了一个想法,少年平章再能分辩,也很难把对方说服。

不过,陶安倒也知道,虽然钱唐说服了朱塬开课,但,代价是……给族人写了一封信,希望钱氏献出那钱镠铁券,作为筹划中的博物馆珍藏。

想着这些,陶安不再多说,转了话题道:“再一个,平章,下官觉得,这《金陵学刊,该是严肃一些,诸如广告这种……还是不要了罢?”

陶安在朱塬来之前也看过这一期的十版广告样张,大部分都是上一期的广告,每一页的制作,从纸张到细节,都堪称精美,让人甚至都有些爱不释手。不过,陶安依旧觉得,即使能带来不错的收益,这种为了钱财‘广而告之’的事情,还是不怎么体面。

“这个不急,你们看着把控,”朱塬笑着点头:“反正,《金陵学刊和《营海月刊,暂时都只会印两万册。”

之前敲定了加印的方案,上月过度之后,这个月,《大明月刊的印刷量将正式提升到每月10万册,其中两万册精装,八万册简装。

相比起来,《金陵学刊和《营海月刊,暂时都只是刚刚起步,朱塬也就只给两万册的预算。

两万册,大概是一副凋版的印刷量。

还是一半精装一半简装。

相对来说,虽然无法和《大明月刊比拟,但,其实也并不少。至于发行,计划还是一半免费分发,一半投放市场。

另外,《营海月刊的主编,同样也已经确定,是刘琏。

不同于《大明月刊和《金陵学刊都会在金陵这边刻印发行,《营海月刊的筹划将会放在明州,不过,因为有朱塬这个总编在金陵这边把关,每月的刊发就要多一层步骤,先将样刊传送过来,经过朱塬的审核,或许还要给老朱看看,才能送回明州付梓。

这边说着,朱塬也看完了关于‘岱衢大捷’的文章。

文章本身没问题,不过,朱塬却觉得,少了点什么,思虑回想了片刻,才记起,问两人道:“我记得……倭寇之乱,从前朝就已经开始?”

宋廉疑惑。

陶安倒是点头:“下官倒是看过一些记载,较早的……前朝武宗二年,就有记载,‘倭人焚掠庆元,官军不能敌’,刚刚登基的武宗欲要有所作为,还严厉处置了一些个地方官员,要求严管海防,可惜并无成效,之后许多年里,倭寇都时常骚扰我中土沿海。”

庆元,就是现在的明州。

朱塬好奇:“前朝武宗,大概多少年前?”

陶安道:“距今……或有一甲子了吧。”

宋廉这时搭了话:“下官参与修撰《元史,近日梳理,恰好记得,武宗元年,距离我朝开国,恰好是一甲子时间,若如此算来……也是巧,武宗二年,倭人焚掠庆阳,官军不能敌,到了又是这一甲子后的洪武二年,那有八成倭人参与的三千余定西军,却是被我朝海军一战全歼,却也是天道轮回。”

朱塬听完,立刻道:“这个好,这篇文章……关于前朝倭寇侵袭的记载,找一找,尽快加进去,同时,也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一甲子的轮回,彰显我朝国威。”

宋廉点头答应。

这边说过话,敲定了关于‘岱衢大捷’文章的修改方案,宋廉在这边重新动笔,朱塬与陶安一起来到隔壁,查看一直在扩大的印书作坊。

大都先后的几批匠户到来之后,目前,印书作坊内的工匠人数已经破千,达到一千三百余人。

朱塬还是觉得不够。

计划接下来两三年,把印书作坊的工匠人数提升到三千级别。

毕竟不只是各种杂志,接下来,大明出版书籍的规模,也将远超以往,三千人……朱塬都还觉得不是那么足够。

再就是,无论是《大明月刊的编辑部,还是这印书作坊,都将归入‘大明出版集团’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