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章:还是低估了

洪武生存指南 裴玄黄 1760 字 3个月前

朱塬再次一愣。

都唱上了?

这才一个月不到啊。

另外……改编费用……谁帮我结一下?

内心里有些无厘头地闪过这些,朱塬目光扫了一圈,落在《大明月刊编辑部主簿沉器身上:“你也说说,是这样吗?”

眼看大椅上的少年平章一副惊诧模样,沉器笑着拱手:“大人,是这样的,每次印刷装订完一批,送到致用斋,不管数量是几百还是上千,都是一两日就飞快售罄,陆掌柜每每就要来催一催张大使。还有其他地方书商前来采购,往往也要一番等待才能到手,若不是大人敲定价格,下官都想涨价了。”

印书局大使张青听到沉器提起自己,连连跟着点头:“是哩,是哩。”

陆倧也又道:“大人,就这……还是小的限了人购买缘故,因那有人想要从致用斋一次数百地拿货,还说比零售价再上浮一些也是可以,小的都没同意,还限了每人只可买一本。”

朱塬听着身边几人叙说,一边斟酌,逐渐也不再那么意外。

就说一个。

当下的金陵城,只是在籍人口就达到了19万户,76万人。

这是老朱渡江后苦心经营十余年的结果,算在现在这个世界,绝对是世界第一的大都市。

虽说任何地方都不缺底层,但,也可以想见,金陵城聚集了这个国家很大一批的权贵富豪,这些金字塔顶层即使只算京师人口的一成,也有7.6万。

这就是7.6万的高端消费群体,这些人,买上区区几千本《大明月刊,一点都不夸张。

朱塬都不得不再次反思。

朱塬一直都知道这年代不缺少豪门富户,而且消费能力很强,这也是他接下来创建奢侈品牌的底气所在。然而,在图书层面,自己还是远远低估了市场的需求。

更何况,《大明月刊还与一般图书不同,当下社会,任何职业,任何阶层,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甚至,如同刚刚陆倧说的,已经成了风潮的情况下,就算为了与人喝茶时能说得上话,那也得买一本不是?

京城如此,其他地方呢?

眼前终于被人拉起来的胖子何三无疑是另一个例证。

只是为了1000册《大明月刊,就这么哭哭啼啼,想来……诸如杭州这样的东南繁华之地,对《大明月刊的需求,哪怕不如金陵,也不会差太多。

因此也让朱塬明白了另一件事。

当初确定两到三万册的印量,一开始担心太多,实际是……一点都不多!

再更进一步,关于《大明月刊的影响力。

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这还是要的。

不过,《大明月刊当下的影响力,或许,也已经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弱,即使还远远不到立刻站上舆论金字塔顶层的级别,但,只是这一期,看情况,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估。

嗯……

也不能就在这里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