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意外

洪武生存指南 裴玄黄 2648 字 3个月前

按照这边收到的急报,当下常遇春已经亲率一万精兵进驻兴元。

这也不算常遇春擅自调动。

因为,老朱之前当着明夏使臣的面传旨给常遇春的谕令,就是从长安向南开辟道路,准备入蜀。

这倒是……

七八百里的秦岭古道,一下开了一半!

接下来,两个很好的选择直接就摆在了明军面前,一个是发兵向西南,破广元,入剑阁,夺取成都,一个是向正南攻巴州,克渠州,直捣重庆。

虽说还有一半的秦岭之险,但一方面,大明军心可用,夏国人心动荡,另一方面,自家还有火药这种攻坚锐器,完全可以一鼓作气。

只要进入蜀中平原,大军推进起来将更加简单。

流传着看完急报,老朱还沉吟不语,李善长、康茂才、杨宪、傅瓛等人已经提议,可以趁势入蜀。

随后赶来的邓愈也是如此强烈建议。

常遇春亲自带兵一万进入兴元,显然就是打着这个念头。

好机会啊。

如果大明这边反应不及时,等蜀中回过神来,派兵支援,再想一鼓作气,难度倍增。

那么,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

面对众臣的期待,老朱来到舆图前,默默打量。

明夏的都城在重庆。

如果要入蜀,最好向正南,拿下巴州,进入渠州,再往南攻击重庆,距离只剩不到300里,还是很好走的300里,骑军难入秦岭,但哪怕步行,大军五天之内也能抵达。

如果向西南,夺下成都容易,但缺少决定性的战略意义。

嗯。

战略意义……

这一仗,如果要打,首要战略目标是重庆的明氏母子。

只是……这变故,实在让人意外。

因为老朱根本没有想过短时间内要打蜀中,因此,无论是给驻兵武昌的廖永忠和杨璟还是人在陕西的常遇春等主将的谕令,都是暂时的休养生息。

各军从去年开始,打了将近一年。

然而……如果不打……

可以想象,当下蜀中对北方没有太大防备,这才让常遇春轻松拿下了兴元,但,以秦岭之险,等那边反应过来,只需派兵两三万增援各个要隘,常遇春再想南下,难度倍增。

而且,可以想象,考虑路途远近,重庆那边应该比他还早至少两天已经收到了消息。

这件事……不能犹豫。

至于之前许诺给明夏的三月之期,老朱反而最不在乎。

斟酌了将近一盏茶功夫,老朱内心里基本有了倾向。

随后,第一件事,却是召集中枢重臣。

朱塬收到消息时,人在金陵大学。

实在闲不住。

今天来这边还是参与批阅试卷。

上次晕倒之后,这件事暂时抛开,挑选优秀试卷给老朱的事情也交给了陶安和钱用壬,虽然吧,老朱之后抱怨,两人挑选的试卷,似乎……不怎么合他的心意。

这也可以想象。

陶安和钱用壬都是传统的儒生,骨子里重礼仪,因此,更可能给老朱挑选各种花团锦簇,大概就是那种,动不动就引用‘横渠四句’的文章。

别不信。

朱塬之前读文天祥的殿试卷,嗯,其中就有很经典的‘横渠四句’。

当时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高考的时候。

写议论文,也是动不动就‘文王拘而演周易……’,不得不说,随口就来,因为那些段子记得太深刻了,另外,还有爱迪生之类,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虽然吧,很多年后才知道,其中还有后半句。

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坦白说,朱塬觉得后半句确实更重要,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反正,传统儒生的治国思想和朱塬不同,挑选优秀试卷的角度不同也是必然。

今天算是重新把事情捡起来。

接到消息,匆匆来到宫中,亲自阅读了一遍那份急报,朱塬和诸位大臣的想法一样。

打!

这么好的机会,而且,绝对是以最小代价入蜀的机会,不果断发兵,那才是犯傻。

朱塬的思路也很明确。

早早拿下天府之国,不仅大明的经济体量可以直接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还更加有利于接下来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