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学堂风云

小时候记忆好,记住的事情,往往能记一辈子,反而年龄越大,记忆越衰退。

倒是王丰肃的确有一套,毕竟是游历了十万里路的学者。

写的西方各国风土人情故事,与后世的格林童话类似,吸引的各家的小孩最喜欢读。

学堂并不远。

平辽侯府和节度府,并列于金州城的西端。围绕着平辽侯府和节度府。

分别是庞大的衙门机构,官员将领的府邸,还有军校,女子学校。

最终导致这片区域占了金州城的六分之一。虽然不如东区大量集市商铺栅栏之地的繁华,但是充满了严肃。

街道上行人不多,且多半是本区域的人,不相干的人也不会踏入这里。

由平辽侯府单独设立的启蒙学堂,算是提供的福利,各家的小孩,同样来启蒙学堂启蒙读书。

不近人情的是,将军会收钱,也不多,够维持建筑的维护,先生的束脩。

启蒙学堂里,唐晏桕的身份,加上他的调皮,天然的成为了孩子王。

启蒙的先生也不会过分的严厉,让孩子们学会遵守纪律,就是他最大的作用。

等学堂中的学生年龄大了,就会进入军校,和将领子弟,官员子弟,士兵子弟们一起读书。

将领子弟和官员子弟,需要交纳全额的学费,士兵子弟只需要交纳一半。

遗孤则全免,连生活费也不用缴纳,文笔等一切开支,都由平辽侯府提供。

没错,这笔款项,由平辽侯府家眷提供,走的是将军的家产,不动用公库。

唯独此项开支,仍然被秦可卿抓在手里,并没有交出去的意思,唐清安也没有逼迫。

军校去年已经放开了限制。

只需要交纳学费和生活费,就可以进入军校读书,包括商人的子弟。

唐晏桕嘟着嘴,不情不愿的走进了启蒙学堂。

各家的小厮随从们,大汉们在院外等候,小厮们在学堂外等候。唐晏乾来的最晚。

启蒙的先生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已经端坐在前方,目不斜视。

学堂里几十名孩童,已经安座,各个安静着小脸,学着先生端坐的模样。

看到启蒙先生的模样,唐晏桕心中就凉了一半。

今天怎么会是他。

心中哀嚎一声,抱怨这个老者来的早了,却不提自己为何喜欢卡点。

老者年龄大了,哪怕是启蒙先生,资历也就高了。

二话不说就抄起戒尺。

“啪啪啪。”

唐晏桕也是分人的,知道在老者面前胡闹,只会获得更多的惩戒,乖乖的任由其打了手心。

见到唐晏桕挨打,有几名小子幸灾乐祸,等唐晏桕入座后,他们还在挤眉弄眼,惹得唐晏桕狠狠的举起了小拳头威胁。

“嗯哼。”

传来了老者的咳嗽声,众人立马止住小动作,娴熟的翻开书本。

余光扫视了眼堂下虎头虎脑们的孩子们,老者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正如将军所言。

规矩。

要让他们从小懂得遵守规矩,烙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等他们长大了,也下意识的遵守规矩。

到了军学堂。

同样的气氛,而且来源更多的同学,包含了各个阶层,一样的吃一样的喝,学同样的知识。

将军对金州的子弟们,做出了充分的规划。

一环套一环。

军学堂的教官和先生,都是有官职的人,不会忌惮子弟们的身份。

如此下去。

等眼前的子弟们成年后,从小读书学习本事,加上家传的经验和规制。

总体上,都会是金州的栋梁之才。

坐在唐晏桕周边的,当然是他的“好朋友”们,与之对应的,是李胜虎的儿子。

李胜虎和他牺牲了的父亲李彪,两人都是暴躁的性子。李胜虎为自己的儿子取名,要不找先生,直接取了个李虤。

老子希望儿子超过自己,李彪跟儿子取了个李胜虎,李胜虎竟然起了个李虤。

当初引为了金州的笑谈。

小小的李虤,已经初见暴躁的性子,比父亲李胜虎和祖父李彪都要悍。

李彪是粗中有细,李胜虎是刚强正直,至于李虤未来是什么性子,目前还只看到悍。

已经和唐晏桕干了几仗,哪怕唐晏桕人多,也被对方打的哭了几回。

被嘲笑后,唐晏桕也不哭了,重整旗鼓常常和李虤约架,视李虤为必须打倒的对手。

目前来看,是败多赢少,所以唐晏桕没有在家中说,觉得没面子。

其实家里人如何会不知。

不过学堂和军校的风气向来如此,孩子们打架们,不能只赢得起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