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心散了

刘兴祚愣了愣,之前可不是这么商议的,难道陶杰改了主意?

陶杰向刘兴祚解释。

“这件事不能急,我们太过着急,豪格就会提出更多的要求,先晾晾他。

我离开前向不少人透漏过,我的目的地是镇江城,看看他们会否派人联系我。”

“万一没有人来呢?”

刘兴祚担忧道。

平安道形势一触即发,他害怕李适造反,而他们还没有解决身侧的蛮族。

根据将军的要求,赫图阿拉城是在金江镇的调度中的。

“我尽力去做,总不能为了招抚,就不管不顾利益得失,岂不是因小失大。”

陶杰看来。

金江镇在朝鲜势力很大,足以金江镇的谋划,所以朝鲜是小问题。

如何应对蛮族残余势力,让金江镇获最大的利益,才是大问题。

朝鲜当下。

名义上是统一的国家,实则内部割裂,哪怕李适不提,还有沉器远。

“还是谨慎些好。”

刘兴祚劝道。

“我心中有数,你放心。”

陶杰不以为然的笑道。

~~~~~~

朝鲜平安道。

分为东西两道。

东道首府为义州府,西道首府为平壤府。

在东道的宁边城,设立宁边大都护府,没有元帅,副元帅李适,实际上掌管了大都护府。

境内有江界、昌城、成川、朔州、肃川、龟城、中和、慈山、宣川、铁山、龙川、楚山、三和、咸从。

龟城府使韩明琏,悄悄抵达宁边城。

“李帅还要继续等下去吗?”

面对韩明琏的催问,李适无可奈何。

“你以为我不想吗?但是金江镇一直没有给我明确的态度,我岂能轻易举兵?”

当年汉城政变。

他是出了大力的,金瑬这等老资格不提,申景禛不过前期走动了一番,到了举旗的时候,此人却不见了踪影。

实乃蛇鼠两端。

结果自己获得的好处,连申景禛都不如。

这些也不提。

但是金瑬一派,申景禛一派,就连李贵等,他们的儿子都被封为功臣,走上了承袭父职的道路。

而自己的儿子连功臣都没有评上,这才是李适决定造反的主要原因。

所以选择离开了汉城,来到了平安道,暗中招兵买马,也拉拢了不少对汉城不满的勋臣。

其中就有地方实权派韩明琏。

“我思来想去,金江镇不会表态的。”

韩明琏神情肯定。

“为何?”

“谁是胜利者,他们就支持谁,当年金瑬和李贵私下去镇江见平辽侯,同样没有获得明确的表态。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二人,只要攻下了汉城,造成了既定的事实,就派使者联络平辽侯。

向平辽侯保证,金江镇在朝鲜的利益不变,维持旧例。”

见李适还在犹豫,韩明琏气道。

“数年前汉城的形势不稳,我们就应该趁机发动突袭了,结果你一直顾虑金江镇。

再等下去,只怕结盟的人心就散了。”

“唉。”

李适长叹了一声。

暗中支持他的人,当然不止龟城的韩明琏,平安道内在野的派系勋臣,多半都在鼓动他。

继续推诿下去,恐怕人们的确会考虑抛弃他,选择新的目标。

他能在宁边城养活万余兵,离不开这些平安道在野派勋臣的支持,无论是遮掩还是供应物资。

“平辽侯长公子,万万不得有失。”

李适严肃的说道。

“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