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人心所向

唐清安一脸的温和。

大山其实见过平辽侯,但是在很远的地方,这么近的距离,还是第一次。

自己受金江镇的举荐,才有了今日千总的地位,他内心满是感激,虽然想要诉说,却不敢表露。

金江军十万精兵,千总不知多少,自己不过是卫所军的一名普通军官。

恐怕平辽侯都不知道自己这一个人。

心中露出苦笑。

大山和其余人一样,保持着沉默,等待平辽侯的开口。

唐清安扫视了众人一眼,然后才笑道。

“很多人见过我,和我还是老朋友,有人第一次见我,我连名字都叫不起来。

不过你们能独自攻破本溪,立下大功,令我铭记于心。

我们两国乃一国,为宗藩之国,都聚在大周的旗帜下,不分内外,理应更加亲厚。

没有尽早见各位,是我的疏忽,但是我事务繁忙,自有苦衷,还请各位见谅。”

“不敢。”

“平辽侯治理一方,抗拒蛮族,公务缠身,末将受到金江镇的举荐,心中只有感激,不敢有其他之想。”

唐清安话音一落,其余人连忙解释。

虽然话音繁多,唐清安却听得细致,把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

“蛮族为害朝鲜数百年,朝鲜上下皆受其苦,不得解救。

因为奴儿干司贫苦,我朝怜悯其百姓,让其迁移赫图阿拉之富庶地方。

蛮族老奴违背其祖之意,为大周守边,不思图报,反而举旗叛逆,可见其无德无义。

今双方共聚于此,响应天道,理当同心协力,一绝后患。

各部奋勇,扫除障碍,沉阳已成孤城,只需要拿下此城,即可为子孙赢来太平。

让国家恢复民生,百姓得以休养。

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克苦,不畏艰险,奋勇作战,早日攻破沉阳。

破沉阳之战,我将亲自记下各部功绩,向朝鲜国主举荐,不让英雄落泪。”

闻言,有些人面不改色,有些人暗自激动。

“黑九,大山是何人?”

唐清安突然喊道两个名字。

大山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万万没有想到,还在茫然之中,反而是黑九抢先醒悟。

在黑九的带动下,两人出列。

“上前来,让我仔细看看两位敢战之将。”

唐清安招了招手。

黑九和大山,在帐中诸多羡慕,嫉妒等眼神中,忐忑不安的上前。

“回平辽侯,末将是黑九。”

“回平辽侯,末将是大山。”

两人同声说道。

唐清安亲自绕过桉台,来到两人身前,仔细的打量了二人,在两人不安的神情中,突然露出爽朗的笑容。

左右手搭在二人的肩上。

“军司的官员,屡次提及你们二位,我虽然未见你们,却久闻其名,今日一见,果然是悍勇之将。

朝鲜真勇士也。

我已经见过你们,希望接下来的作战中,继续保持你们的悍勇,你们的功绩,我会亲自向朝鲜国主写信告知。”

两人神情激动,皆明白了平辽侯的话中意。

帐中。

权申旭,林之远二人到没有变化。

很多将领则露出嫉妒,或者羡慕的视线,还有权申旭等人,他们早已见过平辽侯。

虽然没有嫉妒他们,却也觉得两人运气好,竟然得到平辽侯如此的盛赞。

唐清安安抚了眼前的两人,然后看向其余人。

“这次作战,各部都需奋勇,不可耽误战机,误者我将罚,功者我亲赏。”

唐清安收起了笑容,露出了严肃的神色。

“尊平辽侯军令。”

众人纷纷说道。

谢友成等人,心中升起感慨。

哪怕是朝鲜军中,至少无人敢违背将军之命,可见将军之威望,已经到了如何的地步。

金江军十万战兵。

在精锐的士兵也是人,也禁不起消耗。

金江镇连年战事。

消灭了蛮军,蛮丁,汉军,各部附属军等,至少不下十余万人,才有了这回作战顺利的局面。

同样。

金江军伤亡也惨重。

年年众多的军校生入军,才维持住了十万之数。

四百余万百姓,近六十万户。

多少家中有军中子弟牺牲,百姓虽然愿意支持打蛮族,但也承担了巨大的哀痛。

数万朝鲜军,应该发挥出作用,而不只是沦为二线。

朝鲜将领大山归营。

他知道平辽侯为何专门夸赞他们。

连普通老妇都知道,将军爱护士兵,是希望士兵不顾牺牲,奋勇作战。

大山读了书,知道的更多。

但是他觉得很公平。

至少。

在金江军中作战,他能获得回报,获得梦寐以求的东西。

和他一样的人很多。

谁也不愿意当奴隶,人们神情麻木,是因为看不到希望,内心绝望而形如枯藁。

“当我的军令下达,谁也不许后退,谁后退一步,我亲自砍下他的头颅。

但是我保证。

谁立下的功劳,都不会被别人拿走,赏赐和提拔,都会全部落到他本人头上。”

大山召集了自家的军官。

他以前是不敢这么说的,因为他连自己的功劳都无法保住,但是这回不同,因为有平辽侯亲自作保。

如果是朝鲜官员的保证,大山不会信。

但是对于平辽侯的话,大山愿意相信,他不认为以平辽侯的伟岸,会不遵守承诺。

大山从来不会骗人。

所以当他这么说,很多人都信。

谁也不想在当奴隶。

死亡很可怕。

可是绝望的生活和痛苦的麻木,比起死亡更可怕。

卫所军也是人。

橘生南国为橘,生北国则为枳。

这是历史多番证明的事实。

同样的人。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方,能判若两人。

军队也是如此。

看红楼从辽东开始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