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秃黄油

他做的大多数都是街边的油炸食物,油炸这种烹饪仿佛普及是在清朝,这会儿很多人根本没吃过油炸的食物呢,对于油炸食物特殊的口感和油脂的香味很是上瘾。

第三则是刘一峰是黑心商人了,换后世直接打电话找工商局来查,一查一个准。

他的成本中,最贵的是油脂,而他的油脂是反复利用的,每天晚上过滤杂质继续用。反正都是在后院做菜的,别人也看不到。而且反复利用的油脂虽然极其不健康,但不可否认油脂中已经有了前面数次使用时留下的食材香味了。

老汤脏,但老汤绝对香。这可是《舌尖》导演曾经说过的话。

当然自己人吃东西的时候他是不用那些油的。

“头,快点来看这批螃蟹是不是你要的?”

远处靠近的渡船上,冯硕提着刚买的十几个螃蟹笼大声的喊到。

藟城湖物产丰富,藟山城建立后,移民从江南带来了那边的大闸蟹。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大闸蟹”的叫法,就叫螃蟹。这些大闸蟹扔进藟山湾和藟城湖后,在没有天敌的环境疯狂的繁殖,如今已经成为藟山城的一道特产了。

不过螃蟹因为极其难吃,还是有很多人不喜欢的。这里的“难”是指难度,而不是味道差。

是刘一峰让冯硕去渔民那里买螃蟹的,今天是霜降,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节。后世他一个穷学生,不怎么吃的起大闸蟹,现在就要放开了吃,而且他准备做一道在后世被炒作上天的菜:秃黄油。

17笼螃蟹大概接近400只螃蟹,其中刘一峰挑出来了158只腹部鼓鼓的,一看就知道有蟹黄和蟹膏。

这158只螃蟹分批用生姜水蒸熟,蟹黄和蟹膏被单独挖了出来,放在了一个盆中。剩余的蟹肉也用筷子和刀挖了出来。蟹壳也都留着,倒入热油锅中炒出蟹香味。过滤掉第一锅蟹油后,再次倒入豆油继续炒蟹油。

每次用大豆油的时候,刘一峰就会无比想念调和油。

这个时代的提纯技术太差,大豆油中杂质很多,有一股豆味,会一定程度的掩盖食材本身的味道。

不过动物油脂本身的味道更重,刘一峰没得选,只能用大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