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吕氏不韦(一大章不分了)

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2814 字 2022-11-20

闻武真侯之语所言,每年要发下去的俸禄都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对于秦国接下来的一桩桩谋划,不算有利。

更有一点,爵位加身,许多人是可以免除徭役的,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从昭襄先王到寡人如今,秦国目下应该有过百万的爵位之人。”

“即如此,他们就更应该离开关中,前往关外、山东诸地了。”

“得了爵位的荣耀,就要献出自己的力量。”

“寡人已有解决之法,会布告关中老秦人。”

秦王政神情亦是不自觉的凝重甚多。

武真侯之语,并非夸大,仅仅自己这一次的赐封都涉及数十万将士,再加上以前的将士、耕作之民。

爵位的确太多太多了。

对于府库也形成相当大的冲击。

全部待在关中,更是隐患,即如此,那就前往关外、山东吧。

他们……会去的。

“百万之民,拥有爵位。”

“爵位之尊荣……有损也。”

秦王政随即又叹道。

商君变法,立下二十等爵位,本是尊崇的,所以可以激励老秦人,现在一下子出现这般多的爵位。

爵位多,自当有损。

“这是不可避免的。”

“商君立下二十等爵位,乃是为激励老秦将士勇武杀敌,立下军功,得封显耀。”

“而今战国乱世终结于秦,再想要有一场场大战,很是艰难了,欲要由军功得封高爵,也是很难了。”

“而……政功却不一样。”

周清颔首道。

二十等爵位……形成现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它是因大争之世而存在的,二十等爵位下,老秦人杀敌勇武,所以有了虎狼之秦,雄霸雄主。

接下来,军功不显,高爵不出。

政功却可以运筹帷幄,得封高爵,那就是自然而然的形成文武并列之势,也是岁月长河数千年的演变。

一直都存在,一直都没有消失。

“郡侯之意?”

秦王政眉目一挑。

二十等爵位不能乱,它要是乱了,整个老秦人都要乱了,那是他们应得的爵位,任何人都拿不走。

却……王弟所言,也有道理。

二十等爵位……似乎需要变化了,那么……该如何变化?

一时还没有头绪。

“也许许多事情,还是要变一变为好。”

许多事情,没有发展到那一步,提前变化,反而不妥。

周清只是一语,并未多言。

“郡侯之言,每每令寡人受益良多。”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之法精妙,如郡侯所言,许多法都是为百多年前的大争之世准备的,如今秦国一统天下。”

“一些东西的确要变。”

秦王政亦是没有多问。

也许王弟的确还有更好的策略出现,可是眼前秦国二十等爵位并没有问题,自己觉得它也很好。

并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却如此。”

周清再次颔首。

“蒙毅,替寡人拟定文书传令国府。”

“老秦人爵位俸禄、赏赐土地之事,寡人会亲自处理的。”

秦王政看向蒙毅,令下。

“喏!”

蒙毅一礼,这等事情轻车熟路,并不难。

“除了这份文书之外,还有中央学宫传来的一份份博士之书。”

“相邦也将其递过来了。”

“郡县、分封!”

“他们想的挺多。”

秦王政身躯微侧,指了指上首的条案,连日来的许多文书都令自己头疼,纷纷建言……并无过错。

可是……建言太过,就不好了。

“相邦也有此意?”

文书是相邦递过来的,很明显……有些事情王绾也是知道的,周清微微一笑,对于王绾,还是了解的。

他应该有这个心思。

“王绾!”

“寡人很看重他,他虽然出身于文信候府邸,寡人呢并不介意。”

“寡人当年罢黜文信候,也非是文信候祸乱后宫、把持朝政之事,而是文信候之言,寡人不喜。”

“《吕氏春秋》!”

“寡人不喜。”

“文信候欲要以《吕氏春秋》治理秦国,同山东诸国纵横交错,王霸并用,达到一统诸夏的目的。”

“寡人现在做的更好,做的更快。”

丹凤之眸深处闪烁过往之事,一晃之间,距离自己登位秦王都过去二十多年,距离自己亲自掌权都过去十多年。

许多事情,看得更为透侧。

文信候吕不韦是有功的。

对于大秦,是有功劳的。

在先王薨逝的那些年,没有文信候撑持秦国,秦国不知道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无论是蒙骜、王翦、蒙武,他们都是文信候提点提拔的。

王绾、冯去疾、李斯、郑国……也是文信候提点提拔的。

这一方面,文信候是有功于大秦的。

自己并不否认。

可是在对于如何处理山东诸国的事情上,自己同文信候之间有了冲突,自己素喜商君之法。

文信候则喜欢百家之学,文信学宫便是仿造稷下学宫,随即编撰《吕氏春秋》,以百家中的道家为主,兼具阴阳、儒墨、名法、农兵诸夏之学。

欲要以《吕氏春秋》之言一统天下。

文信候是否可以带领秦国一统天下,秦王政实则也没有太大的怀疑,他有那个能力,大周便是文信候亲手灭掉的。

可是……自己更希望以法治秦,举国一体,在诸夏铸就一个法治的国度,真真正正法治的国度。

王绾为相邦,自己一直很放心。

他做的也很好,却是……近年来有些过于执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