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页

张仲坚是数十年前实力不逊色李靖的高手,天资不凡,才能在绝望时练成《服气辟谷法》。

而他则能靠着太吾速成。

杨素是白骨之躯,不吃不喝能熬数年不死。

但公孙举、陶依然、公孙韵则难言。

或许有人《服气辟谷法》大成,但没可能三人齐齐大成。

将仅有的数颗辟谷丸取出,又将干饼余粮取出,叮嘱过公孙举,李鸿儒才将手指搭上了誊写的《服气辟谷法》。

除了杨素,他属于最后一个修行《服气辟谷法》。

为了避免杨素研究发现所需的时间过长,众人都要修行《服气辟谷法》,尽量维持生命存活,看看最终能不能找到出去的路。

事情走向了坏的方向,李鸿儒只能沉下心来。

他至少要让自己过关。

练功房中,他开始了对《服气辟谷法》的研读。

正常的辟谷只是采用高能量难消化浓缩药丸,满足体内正常所需。

待得采气服气,一口西北风喝下肚,需要用满足身体的需求,这几乎难有多少可能。

《服气辟谷法》更多是在大量缩减生命的新陈代谢,如同乌龟一样将身体的新陈代谢自动放慢,血压降低,脉搏缓慢,体温下降,热能消耗减低到极限。

动与静时,通过一呼一吸满足平衡。

如同游鱼吞服水中肉眼难见的营养物,服气辟谷法也通过呼吸采集了空气中游离的自然能量,最终形成了长久无须食材入口的能力。

通过太吾的分析,又夹杂着一些自我的了解,李鸿儒慢慢踏入了这种辟谷法的修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