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建立学校

学医救不了古代人 998 2631 字 5个月前

准许女子读书是第一步,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兴许经过潜移默化,下一代人或几代人后才能让女人的地位上升,那些就不是宋玉竹能考虑的事了。</p>

</p>

第二天早朝,宋玉竹便将昨天的提议取消,改为女子可以入学读书。</p>

双方各退一步,百官们没有人再跳出来反对。开玩笑,万一给皇帝逼得逆反了,他们可没好果子吃。</p>

不过让女子读书这件事,就算朝廷颁布下去也没多少老百姓会施行。毕竟读书是个相当耗费金钱的事,普通百姓根本承担不起这么大的花销。</p>

宋玉竹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他命户部拨款,在上京的附近几个州府建立实验小学,以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三千所启蒙学校。</p>

实验小学即为开蒙学校。</p>

由朝廷出资,聘请当地的童生秀才教学,免费为十四岁以下的孩子开蒙。</p>

宋玉竹也不盼着所有人都能考上举人进士,只要能认识字、识数就行了,百姓们开了民智,社会才能快速发展。</p>

学校采用三年制教学,最小六岁就可以入学,男女不限。</p>

原本宋玉竹想用六年制,后来想想时间太长了,只开蒙的话,三年时间足够了。</p>

三年也不是全日制,毕竟孩子也是劳动力,农家七八岁的孩子能干不少活了,如果让他们天天光读书不干活,家里人肯定不乐意。</p>

所以拟订每天辰时开始上课,到午时放学,下午孩子们可以帮家里干活。</p>

负责授课的夫子,朝廷会给九品教谕的编制,每个月发二两银子的饷钱,到年底还有额外五石粮食。</p>

教满十五年,教谕们还可以选择退休,退休后的夫子每年依旧享有五石粮食的福利,一直领到去世,这相当于养老金。</p>

此令一下,瞬间解决了缺少教师的问题,虽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也得吃饱肚子才能读书不是?</p>

一年级的开蒙课本选了三字经和千字文,宋玉竹还参与数学九九乘法口诀的编制,另外太学苑和翰林院负责二三年级的课本编制。</p>

两方可是卯上了劲,都想在这上面出风头,毕竟这两院代表着大启的最高文化中心。</p>

结果他们编的课本晦涩难懂,哪是给孩子看的,连教书先生都够呛能看明白。</p>

宋玉竹看一遍就给否了,让两院重新编制,重点要让孩子们能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p>

翰林院最先开窍,由翰林院大学士江如枫主编的二年级课本,选取了十首简单的古诗,五篇生动有趣的游记,五篇有教育意义的的故事,还有三篇白话文。</p>

为了让孩子们能喜爱读书,江如枫还特地去请了好友,书画大家张帷为课本画了插画。</p>

要知道张帷的字画在坊间已经卖到了三百两银子一尺。得知自己画的画会印在课本上,给全国的孩子做启蒙用,张帷分文未取,推掉了自己的所有邀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将书中的插画画好,交到自己朋友手中。</p>

翰林院将书籍校订完成,装订成册递进了皇宫。</p>

很快太学苑也将书籍送来,秦凤图作为主编之一,他竟然请来书法大家黄铭为这本书题的字。</p>

里面的内容比二年级的要深一些,不过孩子们也能读懂,书的最后一页秦凤图亲赐写着:大启长治四年编纂,大启万岁万万岁!</p>

宋玉竹翻着两本书,心中百感交集,他们都用了心,这两本书做的精美又有内容,将来会有无数孩子会学习里面的知识。</p>

尽管这个朝代落后,贫穷,封建,他还想用自己的能力,让它变得更好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