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所以对麻路平的巢居型白额的繁育研究,也算有所了解。

第一代巢居型白额高脚蛛中,第一只雌蛛繁育,一次卵包孵化出蜘蛛数量在四百多只。

根据麻路平观察,只有不到一百只是巢居型白额高脚蛛。

其他一胎同胞的蜘蛛,习性变得与普通的白额高脚蛛没有太大区别,不再巢居生活,恢复游猎状态。

而第二代白额高脚中,雌蛛繁育一胎蜘蛛繁殖数量同样也在四百只左右,但只有不到五十只是巢居型白额高脚蛛。

麻路平还通过观察对比发现,第一代巢居型白额高脚蛛是最通人性,猎食能力也是最强的,寿命也是最长。

而第二代、第三代巢居型白额高脚蛛,许多原本在第一代巢居型白额高脚蛛身上非常明显的特性,在退化,越来越趋向普通。

麻路平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用在研究巢居型白额高脚蛛身上。

秦旭倒是对他这点执着挺佩服的。

麻路平的爬虫小店,生意越来越兴隆,他把赚到的钱,全都投入到自己的养蛛大业中,还在潮海市市郊租赁了一块土地,建立了专门培育蜘蛛的厂房,甚至还雇佣了几位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帮他一起养蜘蛛。

反正秦旭后来跟麻路平关系不错。

麻路平从性格来说,没有普通生意人的精明干练,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些行为在某些精于计算的人看来,甚至有点憨傻。

明明有便宜却不占。

比如,秦旭并不计较出售白额高脚蛛的价格,但麻路平在逐渐研究出第一代白额高脚蛛的价值之后,明白第一笔交易自己占了便宜。

他很认真地算了大半天,列了一张价格表。

正常价格销售的第一代巢居型白额高脚蛛,除去成本,利润全部归给秦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