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作为皇帝的徐寿辉本人却不是个有大胸襟的人,他靠着彭莹玉的“普”党稳坐帝位,并不担心这些莽汉似的人物敢如何,却怕彭莹玉与他起了矛盾把他这个皇帝给废了,面上保持着对彭莹玉的尊重亲近,心中却一直琢磨着如何除去彭莹玉。

他只说自己最信赖的只有彭莹玉,想尽办法把危险的任务都交给他,终于彭莹玉救援旁人时被围城身死,他便假惺惺地落泪写了几篇悼词,倒真叫别人信了他是痛悔。

只不过彭莹玉死了,帮他挡住明枪暗箭的人便没有了。丞相倪文俊自诩文韬武略,从前有彭莹玉挡着他没法对徐寿辉下手,如今彭莹玉已死,他便谋划着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然而消息走漏,他在徐寿辉的追杀下从汉阳逃往黄州。

黄州是陈友谅的辖区,倪文俊对陈友谅有知遇之恩,又一路提拔着他成为了大将,他深信陈友谅一定会护住他的。

那么陈友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出身渔家,还是最底层没有自己房屋只能居于渔船之上的渔民,从小便是一身散不去的鱼腥味。为了摆脱这个低贱的身份,他努力读书作了县衙中的文书,但没有人因此而高看他一眼,他在县衙中也是人人打压。

旁人起义都是受不了压迫,陈友谅不一样,他爱极了这个乱世,让他终于得了机会可以成为人上人。如果一个人一生都为的目标都是权力地位,那他怎么可能会把所谓的恩情忠义放在心上呢?

他在徐寿辉起义时加入了到了起义队伍中,将曾经与他同在县衙中书写的官吏们全部屠尽。倪文俊看中了他的本事与强硬,将他作为自己的亲信培养,一路拔擢到了黄州知州的位置。

因此,倪文俊逃亡时直奔陈友谅而去。

陈友谅热情地接待了狼狈不堪的倪文俊,倪文俊心道自己没有看错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原委说清楚了。陈友谅为他倒了一杯酒,问他:“丁普郎怎么样了?”丁普郎是彭莹

玉特意留下保徐寿辉的,在军中人望极高,他不死,要杀徐寿辉还是难。

倪文俊不疑有他地告知了:“我还没来得及下手呢,不过只要我们两联手,定能胜了他们。到时我为皇就封你为王!”

陈友谅笑了笑,次日徐寿辉便收到了他送去的倪文俊头颅。徐寿辉大喜,赞称陈友谅是大义灭亲,对自己忠心耿耿,将陈友谅封作“天完第一功臣”。他本就怕自己害死彭莹玉,“普”党对他不满,便将丁普郎调离,将陈友谅调回汉阳,作统领天完几十万军队的大将军。

徐寿辉就这么把自己的身价性命交到了陈友谅的手上,而陈友谅也不负所托,只花了两个月便把他变成了一个傀儡皇帝。他假称徐寿辉重病,成为了名义上的二把手,实际上的唯一掌权者。就在他想要在天完政权内进行大清洗的时候——朱元璋挥师南下来攻打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