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孙泽思混在一群人当中一脸呆滞,不明觉厉。
徐云笈只当看不见孙泽思,看下面学员点头,满意一笑:“嗯,好的。看起来基础知识都有——不过这幅图没什么必要。”
啊?
这突然一转折,底下人又是一懵。就看台上青年随手撕开大图表面,下头清清楚楚一张专业医学生用的那种人体脏器结构图,回头对大家微笑:
“按传统我应该上来教大家如何引起入体、呼吸吐纳,好叫大家学会如何将空气中的灵气贮存到身体里。但是这有两个问题,一是我用语言描述‘五孔心穴通炁’之类的话,太抽象了,全凭感觉,感觉不到位就一直入不了门,效率很低;二是现在末法时代,空气中灵气本身就少,如果没有所谓灵根——也就是基本没有先天元素亲和力,那完全是白做工,不可能让灵气乖乖往你脏腑里跑。”
“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们的培训班基础班,同时进行两个内容。一是,让大家先来学习人体内部结构,包括脏器、血管分布等等,需要大家可以熟练掌握到明白传统法术中所说丹田、百会、云门等等穴位对于着你的哪根肋骨下头什么位置、哪个脏器哪里的程度。这是知识储备。如果大家不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你想一想,我跟你说‘引气循环至洞房宫’,你知道是哪儿?大概能在身体表面比划一下不行,穴位、经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搞错了耽搁时间都是好的,就怕修炼岔道了。”
这也是使用传统修真传承方式非常低效、弟子总是入门慢、长进慢的重要原因。
看下头有人表情不服,徐云笈就举了个例子:
“都是从小修炼的吧?难的也不问,就问问你们,天天丹田丹田的,丹田在哪儿?”
有人张口就答“脐下三寸”。
也有答“气海下一寸三分玉池”的。
显见是不同门派教的,实则是大概其一个位置,但是说法不同,比量的方法也不同,具体推算出来的位置也有些许偏离。到底怎么算,看自己吐纳时候的感觉。
徐云笈捏了捏鼻梁:要么说这世界传承原始呢?
都科技时代了你们还抱残守缺守着那点老祖宗的说法找位置,可不是教学生慢?都靠学生灵性,靠“悟”,这不是让一帮白纸一样的学生自己蒙吗?
蒙对了那就是“有灵性”、“找着感觉了”,蒙错了可就给人耽搁了。
徐云笈心里叹了口气,脸上却露出点淡淡的笑容来:“丹田,膀胱之后,直肠之前,居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第十一、十二根肋间神经前皮枝。”
这答案给出来,下面在座的表情都木了。
不是说哪里错了。而是……而是你这说法,像是医学院冒出来的,不像是修真门派人士啊。
我们一群别人眼里搞封建迷信的,难道不应该张口“名上九窍”,闭口“二窍通心”吗?你这什么直肠静脉的……
它画风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