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奇思妙想

赵刚摇了摇头说道:“这恐怕不行。那些灾民根本就不听劝说,再加上日伪特务在里面进行捣乱,煽动灾民,灾民的情绪十分不稳定。</p>

如果强行驱离的话,会严重影响地下党抗日武装的信誉,简单粗暴的办法是不行的。”</p>

李云龙说道:“那怎么办,就任由城里面乱下去吗?”</p>

众人讨论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妥善的解决办法来,最终大家还是把目光投向了徐大龙。</p>

徐大龙足智多谋,向来都是众人的主心骨。大家已经习惯了,实在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都指望着徐大龙。</p>

徐大龙刚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很头疼,他也在努力地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要解决的是两个麻烦,第一个是如何让灾民能够远离城里,第二个就是如何把混在灾民当中的奸细给挖出来。</p>

徐大龙来自后世,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资讯满天飞。他努力地检索自己的知识,忽然想起了一部电视剧,是反映唐朝时期的,里面就有一个安置灾民的桥段。</p>

他对照着眼前的情景,仔细地考虑过后,觉得应该可行。</p>

望着众人期盼的目光,他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应该可以解决眼前的困境。”</p>

接着,他就把自己的办法说了出来。</p>

众人听完后都十分兴奋。李云龙高兴地说道:“大龙兄弟,你这脑瓜就是灵活,这样的主意都想得出来。咱老李真是佩服。”</p>

赵刚也十分高兴,说道:“大队长,这简直是奇思妙想,肯定能解决问题。我现在就去安排。”</p>

这天中午,快到午饭的时候了,灾民们都等着民郑部门来为他们发放口粮。</p>

今天民郑部门并没有在粥棚里熬粥,而是在靠近城门的地方摆上了一溜大缸,大缸一直延伸到城外,每一口缸间隔50米,民郑部门就往缸里面投放口粮。</p>

最靠近城里的一口大缸,里面的粮食仅仅盖上了缸底,越向城外的大缸里面放的粮食越多。</p>

灾民们自然是往投放口粮多的大缸围拢过去,拿光了里面的粮食,就奔向其他的大缸。结果他们自然而然就被大缸当中的口粮吸引,自动地跑出了城外,很快大部分的灾民都出了城。</p>

这一下,弄得那些混在灾民当中的日伪特务晕头转向,他们的任务是混进县城里搞破坏,当然不肯跟着灾民们一起出城。</p>

等到他们发现灾民都已经跑光了的时候,这才慌了神,急忙也向城外跑去。可惜已经晚了,当灾民大部分出城之后,城中的驻军果断地封闭了城门。</p>

出城的百姓们被军分区的部队包围了起来,民郑部门的人对他们进行安抚,说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新的居民点,会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p>

最终,他们在部队的护送下离开了县城,前往了新的安置点。</p>

就这样,灾民们很巧妙地被引出了城,城中的混乱局面就得到了解决。</p>

留在城中的少量灾民全部被部队管控了起来,由于人数较少,部队有精力对他们进行甄别,不久以后就挖出了不少潜藏在灾民当中的日伪特务。</p>

经过努力,马武山军分区成功地安置了34万灾民。</p>

灾民的流动被控制住了,根据内部基本上恢复了稳定,可是灾民的管理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p>

所谓无事生非,每个灾民安置点的人数有两三万,他们无事可做,难免会生出各是端。</p>

再加上仍然有一些坏分子混在人群当中,他们故意挑拨灾民之间的关系,打架斗殴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人因此而丧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