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72章被触动,遗憾和担心

正旦过得很快,年节的爆竹和硝烟的余韵犹,转眼这年已过去了大半。

到了初十这一天,天还没亮,苏瓷就醒了,她『摸』黑穿了衣裳,张婆子带了丫鬟提灯进来,“夫人,怎这么早?”

苏瓷笑笑:“睡不着,就早点起了。”

“我过去鸿瑞堂一趟,你们把厚衣裳穿了,也跟我来吧。”

能进正院伺候的,都是挑了又挑的,基本都是亲兵的妹妹女儿以及遗孤,都是自己人,然是要带着一起走的。

等过了暗道,她们可以留那宅子了,她们不是什么核心人物,就算回头万一个什么再安排离开也不迟。

几人闻言一种莫名觉,对视一眼,连忙点了点头,紧了紧衣裳,苏瓷把狐皮大斗篷穿了,一开门,黑魆魆的夜里沁冷『逼』人,她拉起兜帽,黑『色』蓬松的狐『毛』包裹着一张瓷的小脸,神『色』却极肃然,阿正等人已经整装肃立廊下了,一见门开,无声俯见礼。

苏瓷轻声:“走吧!”

一行人沿着廊道悄然而行,扫得干干净净的台阶庭院湿漉漉的,长靴落地几乎没一点声息,推开侧门,苏瓷直接带着人进了后宅。

后宅该安排的门户都已经安排好了,苏瓷先去的是位于东路和前后院交界的鸿瑞堂,杨重婴也已经穿戴整齐了,最近天气不好些旧疾复发,但也『摸』黑爬起来了,一脸肃穆,见了苏瓷后叫了声“父亲”,点点头,立即吩咐:“行,去把人都喊起来吧。”

这件事情,事前除了苏瓷和杨重婴,家里没第三个人知晓,两人也没对外透『露』过任何风声。

家里人都是临时叫起的,并且,都是悄悄喊起的。

苏瓷回头看了一眼,阿正心领神会,立即偏头吩咐几句,后面一名亲卫立即带着张婆子一起,飞快往后宅苏蓉的院子奔去。

亲卫直接带着张婆子翻墙进的院子,匕首一挑门栓无声落下,张婆子冲进去拍醒苏蓉,后吓了一跳慌忙拥被坐起,张婆子已经抄起木桁上的厚衣裳往她上罩下去:“太爷不适,夜半突发疾病,二少『奶』『奶』快随我来吧!”

苏蓉一愣,连忙应是。

可这夜里处处透『露』的诡异,明明是杨重婴不适,却是正院的婆子来叫人,并且静悄悄的,还看见一个亲兵门外等着,并且奔出院后跑的方向却是寿安堂。

苏蓉心脏狂跳起来,她闭紧嘴巴,急忙跟着往前跑。

冲进寿安堂,颜氏已经被拍起了,三更半夜天又冷,她骂道:“怎么回事?谁?!死啊!”

“母亲,家里点事儿,咱们得立即出发了。”

是苏瓷,婆子丫鬟们以及亲兵们对上颜氏总是诸多掣肘的,她快步进了内室门,笑笑了句,然后马上道:“父亲已经外头等着了,母亲还是快些吧。”

她冲站床前的丫鬟们点点头,这些丫鬟大多都是庄子长大或点的,得了主子示意再无顾忌,立马冲上前七八脚拖起颜氏给她套衣裳梳头戴帽,很快整理停了。

颜氏晕乎乎地被冯婆子和个丫鬟扶出来,杨重婴不耐瞥了眼,喝道:“快些,跟上!”

甚至没点灯,一家人亲兵的簇拥之下,快速穿过前宅和后宅夹的甬道,苏瓷一马先,守杨延宗外书房后门的阿康已经等待多时,一见苏瓷带人来,立马点头见礼,然后匆匆带着们绕屋后直奔角房。

角房门打开,阿康已经先一步进去把暗道打开了,前头带路,护着苏瓷一路穿过这条长达三里路的狭窄暗道。

一盏灯笼,光线实昏暗,后头的人都跌跌撞撞的,但大家急忙跟上不敢怠慢,一路上上下下,拐了好几个弯,最后一处两进的小宅子冒头。

内城是权贵居住区域不假,但权贵基本都是一大群数百的家生奴仆,这些家生子随着主人家衍生多代,再加上宾客塾师以及主家旁支等等,往往一个权贵大街背后都会一个不小的普通住宅群,大大小小的屋子连成一大片。

以哪怕是内城,也是普通居住区域的,早起倒马桶的,上值的,出城忙碌的,各『色』营生,权贵大宅子还沉睡着,但后这边早早已经动起来了。

但这类内城普通住宅区个特点,就是大家会对安静,不会太吵闹的。

苏瓷她们出来的那个小宅子,就是位于这样的区域,这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外头车轱辘滚过青石板的声音,脚步声踢踏声,人来车往已经很热闹了。

一行人快速换上准备好的衣裳,调整了一下发饰,搭载上早已准备好停放小院里的骡车,阿康们也换了车夫装束,大门打开,几辆小车悄然汇进人流车流,转上大街。

一路出了内城,等到了南城门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南城门车水马龙,们排着队顺利出了城,之后换了马车,直奔瑒岭庄子。

午后就抵达了。

大西岭横贯东西主脉延绵数百里,这瑒岭则是它的支脉,呈半包围环绕阳都,位于阳都的远郊。

春季悄然而至,到了山间,才发现些顽强的枝芽已发了一点早蕊,长青的树木呈苍绿『色』,瑒岭逶迤延绵,山里更加冷了,冷得呵气成霜。

苏瓷紧了紧狐『毛』斗篷,脚还是冰冰的,阿康忙道:“屋里地龙,夫人,咱们先进去吧。”

苏瓷再回头环视一眼,点了点头。

这个瑒岭庄子实她来过的,是杨延宗后备的秘密据点之一,但时她来的时候庄子还没建好。

现倒是建成了,不过外观并不起眼,三五圈主屋,建材也不是多名贵的,就普普通通的青砖黑瓦,山下零星村子,不过没人把庄子的主人看做多富贵的人家,见了半旧的马车来也没多诧异。

不过这瑒岭庄子却是个好地方,它位于峡谷的左肩,据初杨延宗,顺着峡谷的丘壑一路往南,从她刚才望的方向穿山而过,就能直接离开阳都地界了。

之后顺着阳水下游,能一路直下西南。

阿康跟着苏瓷进门后,随即打开一个暗格,里头取出一个褐『色』包袱,呈给苏瓷:“夫人。”

这是先前杨延宗命人准备好的。

苏瓷接过来,打开一看。

里头东西真不少,两个大匣子,打开都是银票,单张数额不夸张,但很厚,一掌多厚,压实厚厚一摞还侵染的银子的气息的大票子,让人一看心跳飞快,阿康还:“篷县那边,还现银。这匣子一个是给爷夫人的,一个是给夫人的。”

到这里,阿康声音不禁点低落,这次杨延宗没带一起去,若是……主子没,但知道,若是以后,就跟着夫人了。

素知主子心意,知道自己负责的任务亦不是不重要的,但不能跟随主子左右以及与同伴并肩战心里难免还是些低落。

阿康打起精神,“底下还户籍文书。”

苏瓷往下翻,很快就翻到了阿康的户籍文书,打开看了眼,她愣了愣。

文书然没问题,里头杨家的,苏家人的,还她的。

一摞做旧的经年户籍黄纸,三代回归故土的篷县人,简简单单,普通又寻常的份。

值得一提的是,苏瓷的户籍是单独的,没跟着杨家,也没跟着苏家,然,她喜欢的话可以并回苏家,但不喜欢的就自个人一个人也行。

还一张略简陋的照县嘉奖文书,义『妇』拒寇助民又捐赠家资助遭灾乡里渡过难的。

简单自,一个被第二故乡县令下文书褒赞过的寡『妇』,这种褒赞文书不值钱,但却算是乡里女『性』的表率,寻常居家生活,能少很多『骚』扰麻烦。

然,她大约不会遭遇『骚』扰麻烦的,哪怕只她一个人,阿康阿正还跟着她。

另外,阿康:“鄞州刺史乃主子多年心腹,是可信之人,”篷县属鄞州,“夫人来遇事若难决,可求助鄞州刺史。”

苏瓷怔忪抬头,阿康却从怀里取出一封信。

苏瓷愣了下,接过来,入目却是杨延宗书,但不是写给她的,是写给杨重婴的,阿康隐晦道:“若来,真……夫人与夫人起争执,可此信交予爷。”

这谓争执是指,苏瓷里还按着的那张独立户籍。

她盯了那封信一会儿,信封口了,她盯了半晌却叫人点了烛台,把信的封口隔着点距离火苗上烘了半晌,之后,把融化的蜡封抹了。

这信写的匆忙,没火漆,只了蜡封,她蜡封融了抹去之后,趁热打开信笺。

阿康看着,却没什么。

苏瓷打开信,里头也是杨延宗的笔迹,“父亲上,孩子顿首,若父亲看到这封信,孩子该已不了,孩子不孝,不能侍奉膝下,……今苏氏之事,乃孩子之意,父亲且莫怪罪于她,夫妻缘尽,亦无需强留,母亲驾前,还请父亲周旋,……顿首百拜,万望珍重。”

离开杨家之后,一个寡『妇』的份,改嫁也行,独居也可,亦可选择归宁,她的富家绮户娇女。

苏瓷呆住,她终于明,前天杨延宗的,谓一切都安排好了,你若不爱留家中,便去罢,不必理会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得不,非常妥帖。

可以,该想不该想该安排不安排的,都已统统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