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司隶风云 第133章 曹操预言

三国归晋 魔力鸟 1649 字 3个月前

卫宣无语,心说也是,当时曹操红,曹操的父亲曹嵩山更是太尉,谁没事找一个当朝太尉儿子的麻烦?后来曹操表现出来的强势那是连当权的宦官集团都不放在眼里,铁了心跟着袁绍等人谋诛宦官。结果导致了宦官的报复也不在乎,最后宦官们妥协了,想打发他出京,给个太守人家都不当。帝胄会自认为没宦官们那么牛逼所以也就不敢找曹操了。

曹操果然是来蹭饭了,取出书信之后就等着卫宣开饭,卫宣无奈只能先让下人上酒,两人隔着长桌子对饮,不知不觉曹操就将话题引到了当今时事上:“哎,世道艰难,世风日下。操真是想不明白,缘何孔文举会被三府同举为北海相。”

卫宣一听顿时蒙住了,孔融是名人,是孔子后人,向来以节操高雅闻名,想来是得罪了不少人,但如今青州黄巾猖獗,这时候让他出任北海相,这不是让他去送死吗?难怪曹操会有如此感慨。

不过卫宣记得孔融并没有死在黄巾手里,后来好像还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役,后来是因为刚直犯上而被曹操所杀,这时候看到曹操为孔融感叹,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曹操也不在乎卫宣的态度继续说道:“董仲颖也算得上当朝名将了,可惜此人桀骜不驯,不但接连拒绝朝廷的征辟,居然将手中的军队当做了私兵,真是狂妄武夫啊,如此下去怕是无人能够压制他。”

卫宣还是不插话,董卓接连拒绝出任少府和并州刺史还真是需要勇气,更多的是需要智慧。本来少府和刺史这样的位置都是士人才有资格担任的,朝廷这是看在动作军功的份上抬举他,可董卓狡猾啊,不肯交出兵权。皇甫嵩手中有三万雄兵也奈何不了他。卫宣很佩服这时候的董卓,他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到乱世到来,其他的都是虚的,只有军队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曹操素来有匡扶海内志向,看到这种种情况有感而发也正常。又是几杯下肚之后曹操问道:“仲道,你看大汉中兴还有希望吗?”

卫宣为了难,曹操问这话明显是认真的,种形式没希望了,大汉王朝马上就要完蛋了,如果不出意外还是被曹操父子玩完的。卫宣不想打击曹操,然也不能说瞎话,于是沉吟半晌说道:“依兄之大才当看得清这天下大势,宣虽然略有些战阵经验,然对这天下大势的察觉是远远不如兄的,兄又何必缘木求鱼。”

曹操苦笑:“仲道你很狡猾,谋了一个好差事。操若不是在这谋诛宦官的关键时刻,也想与仲道、允诚一样出外募兵,为大汉训练出一支精锐来,有朝一日如皇甫公一样横扫青、徐黄巾。”

卫宣略微有点吃惊,因为曹操是第二个说自己谋了一个好差事的,第一个如此说的人是贾诩,贾诩甚至怀疑自己从河东开始就一直在布局,不断地给袁绍、何进灌迷魂汤,才有了今日外出练兵的差事。作为穿越者卫宣觉得外出豫州募兵并不算什么坏事,更何况还能升迁到比二千石。站在这个时代的角度能够看出来真是难得,显然曹操的大局观是超出常人的。

卫宣另外赶到惊讶的是曹操开始在自己面前吐露心声,曹操如今是袁绍集团的绝对骨干,在鲍信前往兖州,西园八校尉被蹇硕统帅的情况下,如果曹操再离开,袁绍集团更加会举步维艰。

于是卫宣只能安慰道:“宣此去豫州也不知道成果几何,就算是能够募得数千精兵,他日兄同样有机会领兵出征,要知道当年长社之战的将领除了皇甫公与朱公外,北军的几名校尉那是远不如兄长的。”

曹操摇摇头:“难啊,宦官不除,朝纲难肃,然除宦之外还有外戚,外戚之后还有贪腐。”

“他日除宦之后兄可以如刘宗正那般求一地牧守一州,内有本初兄卫内应,外可召集小弟等人为爪牙,不求天下太平,总能保一方平安。”

曹操撇咧嘴:“刘宗正好算计,殊不知恢复州牧正是大乱之开始啊。天下有几人性高洁如刘伯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