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多尔衮视察,辽东作战布署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393 字 4个月前

何况,后金什么形势,他也心知肚明。现在,怎么样都不是闹内讧的时候。豪格表面上鲁莽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个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家伙。</p>

历史上与多尔衮争夺汗位时,便犯了这个毛病,手握实力强大的两黄旗在手,又有名分,却痛失汗位。最后,更是被多尔衮整死。</p>

辽阳城中只有不到两万的八旗部队,可到了被围攻死战的时候,全体居民也要上城助战。</p>

而在辽阳以北,也就是辽沈之间,还驻扎着两万精锐,以收内外夹击或是配合作战的效果。</p>

“为防敌人火炮轰击,在城内纵火破坏,战时会用水打湿房顶。”豪格继续介绍着辽阳城的防务,“粮草弹药的仓库,也都作了防火的布置,尽量减少损失。”</p>

多尔衮微微颌首,赞道:“你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对辽阳城的布置本汗王已经看过,十分周到。”</p>

伸手指点着城外的壕沟,多尔衮接着说道:“近战肉搏本就是我建州勇士之长,只要降低敌人火炮的杀伤,敌人必将陷入惨烈厮杀,血流成河。”</p>

豪格沉吟了一下,说道:“拼人的话,关键还在于兵力的多寡。敌人在兵力上,已占据上风,此战甚为难打。”</p>

当然难打,但多尔衮也没有办法。虽然勉强又拼凑出了与东江镇对峙的兵力,但放宽年龄限制后,必然导致整体战力的下降。</p>

“只要众志成城,我大金定然能击败东江军。”多尔衮很没有营养地鼓励道:“沈阳还有一批火炮会很快运到,连带操炮的汉兵。科尔沁等部也将出兵助战,在兵力上会有很大的弥补。”</p>

豪格点了点头,多说无益,集中了大量精锐的辽阳之战就是生死之战。若是敌人兵临沈阳,那基本上已经战败,守不守都关系不大了。</p>

“留有反冲击的通道,不是死守,这很好。”多尔衮对防御的布置又加赞赏,说道:“敌人若敢四面包围,便是掉入了陷阱。兵力分薄之下,将给我军的凌厉反击创造条件。”</p>

如果能够利用骑兵的机动和冲击,抓住对手的破绽,给予强有力的打击,建虏当然不能放过。</p>

这也是豪格等守军所想,有底气在辽阳驻守。十则围之,显然,东江军不仅做不到十倍,连两三倍也很困难。</p>

如果贪心不足想要包围全歼,兵力分布四面,便会显得单薄。前后夹击,或是择其破绽反击,倒是真有可能使得敌人全盘崩溃。</p>

所以,豪格要没有与城共存亡的想法。他也认为,如果难以守住,全身而退还是能做到的。</p>

豪格咧嘴笑了笑,说道:“我建州勇士在骑射,在近战,都占有优势。虽然敌人火力强悍,但也有我军发挥的机会。”</p>

多尔衮颌首赞同,不吝赞美,还赏赐了豪格等守城将领很多财物。这是视察的应有之举,提振军心士气,不能光靠红嘴白牙。</p>

但相对于东江镇的战后优待政策,建虏只集中于军队,却不是针对全体军民,更不是为了长远打算。</p>

财物总有花完的时候,可土地对于老百姓,却是能够持久,甚至是世代操持的职业。</p>

更好的生活,更安心富足的生活,离得并不遥远,只要平定辽东,便能够最终得到。</p>

无疑,对于东江镇军民,这就是值得为之付出,为之贡献,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事业。</p>

韩仲再次勒转马头,眺首回望时,已经看不到妻儿的影子。他的目光变得坚定,纵马向着远方奔驰而去。</p>

战前的最后一次休假,留给他的不仅仅是妻子的温存,儿女的听话敬重和亲近。更让他意识到了奋斗的价值,浴血沙场的意义。</p>

从最初从军的报仇雪恨,或者是混口饭吃,到现在的为了自己和子孙谋福祉,思想意识的升华,让韩仲浑身充满了力气。</p>

而同样被激励鼓舞的,还有正在经受郭大靖校阅的辽东部队。</p>

作为巡查的最后一站辽东,郭大靖在凤城、镇江等地短暂停留,视察了后协、特战营等部队的训练和准备情况,并在镇江堡召开了全体将领的作战会议。</p>

情况是满意的,信心是笃定的,辽东兵团将在连山关、平顶山、孤山六堡一线展开进攻,攻克本溪和鸦鹘关,从而东攻辽阳,北攻沈阳的有利态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