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多尔衮的无奈,征召汉军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60 字 2022-11-15

铺天盖地的炮火,视重甲于无物的犀利火枪,已经完全粉碎了建虏曾经赖以取胜的进攻手段。

仅凭手中历次作战缴获的老式火炮和鸟铳,多尔衮根本没有信心用火器打败火器。

何况,在封锁之下,硝磺的短缺,也使最关键的火药,根本没有足够的数量。

多尔衮阅看着海州河口的守将伊勒慎的奏报,轻轻摇了摇头。明军水师的船只已经出现在内河,这又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困难。

堵塞江河,根本是不能完成的任务;造船水战,满人什么时候又擅长水性,舍马就船了?

东江军在一刻不停地准备着,对大金正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多尔衮感受到了压力,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

等到秋收之后,有了能够支撑发动作战的粮草物资,兴许形势也会有所改观。

多尔衮不相信伊勒慎的猜测,什么造船截断辽河,那绝不是东江军的意图。因为,并无实际意义。

“启禀汗王,抚顺额驸求见。”一个侍卫走进来躬身禀报。

多尔衮点了点头,淡然道:“请他进来。”

时间不大,李永芳迈步而进,跪倒施礼,“微臣叩见汗王。”

“免礼。”多尔衮抬起头,问道:“有何事奏报?”

李永芳拿出奏报,双手呈上,说道:“有关郭大靖的情报,微臣已经搜集整理,供汗王御览。”

多尔衮从侍卫手中接过转呈的奏报,打开阅看起来。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对于此兵法要义,多尔衮也是知之甚深。

经过遵化惨败后,他真正意识到,面对的真正对手可能已经不是毛文龙,而是后起之秀郭大靖。

但相对于毛文龙,包括多尔衮在内的后金高层,都了解得不多、不透。

一来是从东江镇侦察刺探情报,变得越来越困难,东江军跨海勤王,后金方面便一无所知。

其次则是重视不够,不管是旅顺堡保卫战,还是南关大战,建虏看到的都是毛文龙的旗号,郭大靖虽也有些名气,也不过是毛文龙的部将。

而李永芳搜集整理的情报,也很不全面。比如郭大靖是如何带领迁徙的辽人逃出去的,就语焉不详,不知详细。

在李永芳的分析中,这应该是东江军的一支袭扰小队,救走了这些百姓,而郭大靖因此而崭露头角。

多尔衮也是这样的判断,他可万万想不到郭大靖竟是穿越的灵魂,竟还带着个空间,有着犀利的杀器。

援朝作战,郭大靖狙杀了硕讬,可以看出他的箭法精准,其它的战役,能看出他的勇猛,却并不清楚他运用了后世的高科技——爆破攻城。

接下来就是主管广鹿岛,进行了两次深入敌区的袭扰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旅顺堡保卫战,小黑山阻击战,攻袭鞍山驿,秀岩伏击战,南关大战,遵化血战………

多尔衮放下文件资料,思索了半晌,缓缓说道:“从西夷那儿购买的火炮火枪,难怪如此犀利。”

李永芳躬身道:“回汗王,毛文龙确实挺有魄力,连明廷都只是购买了火炮,在宁远和锦州有那么几十门。东江军却连火枪都买了,这可是很大的花费。”

多尔衮伸手拍了拍文件资料,说道:“郭大靖比毛文龙更加危险,看来他已经掌握了东江军的指挥权,日后的作战,更要谨慎小心。”

从这些搜集到的资料中,多尔衮和李永芳也只能看出表面的东西,比如郭大靖对后金的仇深似海,以及作战勇猛、颇有谋略。

毛文龙固然是老谋深算,但东江军从建立到援朝作战,由于粮草物资等原因,战力并不强大。

虽然令建虏如芒刺在背,实际上却多是袭扰牵制,不能给予建虏伤筋动骨似的打击。

在建虏看来,东江军已经显现出颓势,只能蜗据海岛,陆地上也只有旅顺堡这一弹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