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人心散,军心乱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2117 字 2022-11-15

将近三万的人马,从绕道入关到现在,建虏已经折损过半,蒙古人死得更多,且被打得已无斗志,已有数个部落的蒙古兵脱离战场,开始逃窜。

“贝勒爷,莽古尔泰带着本旗人马向石门逃跑了。”一个白甲兵快马赶到跟前,急着报告道:“还有科尔沁部的蒙古兵,也跟在后面。”

多尔衮冷笑一声,他可不想再走回头路,与数万明军再战一场。伸手一指,他眯着眼睛说道:“看,敌人的援军赶到了。”

莽古尔泰的人马先跑,随后是樊大临所部飞骑枪骑的赶到,战场上的厮杀愈发激烈起来。

接连的变化,终于使阿济格、多铎打消了最后的疑虑,知道赶去增援恐怕会陷进去,再难脱身。

而战场上,本来有些岌岌可危的据守小高地的两支枪骑兵,在友军的支援下,士气大振,火枪射击、刺刀乱捅,竟然在伤亡很大的情况下,守住了阵脚。

“既然有了开头儿的,咱们也没什么可怕的了。”阿济格叹了一口气,望向两个兄弟,“事不宜迟,现在就走吧!”

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找好了向导,向东转进迁安,由冷口出关。虽然路较为难走,但也比再回头,绕路古北口,要好得很多。”

“好,就听你的。”多铎率先同意,阿济格稍一犹豫,也用力点头。

旗帜也不张,多尔衮三兄弟就当没看到皇太极的汗王大旗似的,迅速离开。他们会先向南,再向东,绕过遵化,转进迁安。

在他们的身后,一些不明所以的建虏和蒙古兵也跟随而走。或许,也有些明白的,只是装糊涂罢了。

莽古尔泰和多尔衮兄弟的擅自脱离,使得整个战场上的形势,对于建虏是越发不利。

本来在兵力上已经不占优势,如果凭借骑兵的机动优势,脱离战场还是能够做到的。

当然,这还是需要齐心合力,抵挡住飞骑和枪骑的狂猛追击。

皇太极就是打的这个主意,可惜他的大旗倒让有些人唯恐避之不及,根本不想在这明国的土地上,再去损失人马。

在莽古尔泰和多尔衮等人看来,如果拼命厮杀能带着劫掠到的人口、牲畜、粮草钱财安然出关,那还有价值。

可看现在的情形,这个目标已经难以实现。那还拼杀个屁,趁早保存实力,留着命回家是最好。

这就是身处不同地位,考虑的不同,看法也不同,行动也是各异的原因所在。

皇太极希望败得能尽量好看一些,为的既是后金,也是自己的利益;莽古尔泰和多尔衮兄弟则想尽量保存住本旗的人马,在与皇太极的争斗中能占上风。

而本来就在心中存着的狐疑和忌惧,在这危急的时刻,终于还是暴露出来。

皇太极还不知道莽古尔泰和多尔衮等人,携带着一部分金银财宝、锦缎美帛,悄然脱离了战场,向着自以为最好的生路逃窜而去。

“怎么收拢的人马这么少?”皇太极望着激烈交锋的战场,心情沉郁。

收拢到的人马稍加整顿,便被派出作战,他的身边只剩下了十几名侍卫,连大旗也显得有些孤伶伶的。

但敌人也不断有援军赶到,火枪的射击越来越密集,枪声越来越大。

赶到战场的枪骑兵,不顾自身力量单薄,毫不停留地先打出枪中的子弹,接着便跳下战马,继续装填,向着敌人猛烈射击。

本来还占着些许优势的建虏,失去了重创紧追不舍的东江军骑兵的机会,士气眼见地低落下去。

太阳西斜,把小半边天空的晚霞染得血样鲜红。官道上,一杆大旗冒出了尖头,紧接着便是飘扬的旗帜。

皇太极无奈地叹了口气,敌人的主力已经赶到,速度很快。再一次的失败,已经在所难免。

或许应该退得再远一些,比如二十里、三十里,再与穷追的敌骑展开厮杀。那样的话,敌人的援军靠着双腿,难以快速赶到。

“撤退。”皇太极艰难无比地吐出两个字,这和逃跑几乎没什么两样。

“保护汗王先走。”索尼大声命令着其他的侍卫,他亲自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