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各怀鬼胎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2064 字 7个月前

但也正是因为彼此之间太过接近,导致各个世家门阀的势力范围难以避免的出现了重叠、利益分配也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大家的分歧虽然因为一致对外的缘故暂时被压制下去,可是一旦爆发出来、再加上皇帝和其他政治势力的入场,往往演变成不死不休的局面。

而论及“内卷”之严重,山东士族远比关陇贵族严重。毕竟关陇贵族还有三个领袖、一个名义上的盟主,进退取舍之间有三大家主出现协调各家利益、努力消除大家之间的矛盾,可是山东士族一个个都是千年豪族,他们底蕴深厚、势力庞大,谁也不服谁、谁也统治不了谁、谁也奈何不得谁,所以他们明面上的确是团结一致,可实际上,他们的分歧、矛盾比关陇贵族还要严重无数倍。

比如说五姓七宗里的二崔和二李都是处于同根同源的关系,可是两宗之间的矛盾也不小,他们对同宗的敌视、戒备甚至远超外姓。所以清河崔氏和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代联姻;博陵崔氏则与赵郡李氏世代联姻,而范阳卢氏又与荥阳郑氏、陇西李氏世代联婚……而这个规矩,至今还没有被打破,这说明什么?

说明清河崔氏和陇西李氏、博陵崔氏则与赵郡李氏各为一盟,都想借助盟友之力,兼并或弄死“本家叛徒”。

这种“内卷”也使议事堂相国中赵郡李子权,根本就代表不了山东士族,而且由于他所接手的相国之位原属博陵崔氏崔仲方;当崔仲方被罢免之后,杨广立刻任命李子权入相,这也使得两者之间因为这个相位之故,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两大家族虽不至于打破博陵崔氏则与赵郡李氏世代联姻的良好关系,但如果说不会心生芥蒂,打死窦威都不会相信。

至于关陇贵族三派的各个世家门阀对元氏的不满,一是因为在元氏主导的各个大行动中,各个世家门阀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然而元氏在杨广皇位不稳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以惨败告终,这让大家大失所望;而如今的杨广,早已不是当初的杨广,可是元氏还打算采用以前的方式,发动暴力政变,这让大家如何敢继续支持“无能”的元氏?

二是各大关陇门阀自顾不暇:正如前文所言,西魏、北周、隋朝是一脉相承的存在,大隋王朝建立以后,杨坚对西魏和北周册封给关陇贵族的文武散官、爵位、勋官全部认了,此外还打赏出去了一大批虚职,因此家家户户都有很多虚官;这些人贪酷之事时有发生,他们甚至把欺压良善、欺男霸女、欺行霸市当成了生活中的日常;而杨广暗中成立的政律司,却突然朝着冗官、虚官下手,凡是贪赃枉法、恶迹斑斑者,先行抄家,一体拿问,这令各大门阀损失惨重、名声败坏。

然则萧瑀和杨恭仁、宇文化及所主导的政律司抄家上瘾了似的,他们上得皇帝欣赏、下得百姓支持,于是扩大打压范围,使抄家渐渐成为今年的主流操作。关陇贵族各个世家门阀现在都急着保护自家人,哪有心思听着元氏泛泛而谈?

三是独孤家、窦氏已经从元氏手中他们想要的东西,加上不看好元氏,都生出了别样心思;他们不再相信志大才疏的元氏,未免惹火烧身,便顺驴下坡、响应起了麾下门阀的主张,与元氏渐行渐远。不过两派各大门阀虽然对元氏心思各异,但远远还不到分裂的地步,毕竟大家都需要一个出头鸟,所以他们即便不再服从元氏这个盟主的命令、不再响应盟主的号召,都也没有在表面出声反对。

听了窦威很没良心的话,元胄心中怒火渐盛,这两个狗一样的东西怂恿他们元氏充当反杨广的马前卒,而今却见利忘义,当真是可恶之极。然而这又能怪谁?怪他们元氏当初野心太大,被武川盟盟主这个位子迷失了双眼。

只不过元胄心机深沉,不是容易冲动的元寿,心中虽然怒火冲天,但他知道元氏饱受皇帝打压,已经处于骑虎难下的窘境,此刻还需要独孤氏和窦氏的支持,故而没有说什么,而是面色阴沉的喝着茶汤、缄默不语,默默地以沉默来表达自己不满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