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曹操散家财

那个世界,国富民强,四夷宾服,大汉威凌天下。

那是他的理想国。

借曹操的身份,缓解一下与关东士族的关系,消除联军攻打冀州的隐患,为此付出三千万钱,刘襄并不觉得有多么的吃亏。

五铢钱快要毛了,不赶紧花出去,就是一堆废铜。

他不但许给曹操三千万钱,还准备了四亿钱去南方买粮,幽州商队动用的铜钱只多不少。

今年的粮价本来就暴涨,再加上他的推波助澜,司隶、兖州、豫州、青州的一石稻谷已经破千钱,徐州、扬州稍微好点,也有八九百钱了,荆州、益州商队过不去,估计价格也低不了。

只有幽州、冀州和并州大部,粮价还能稳定在一百六十钱,甄家作为刘襄治下的大粮商,功不可没。

各处大道、港口已经派兵封锁,绝对不许走私粮食南下,鼓励百姓举报。凡有囤积居奇、走私者,抄家,男丁一律斩首,女子贬为奴仆,举报属实的百姓,可分其一成家产。

在刘襄的治下,百姓有一条发家致富的捷径:举报不法。

放高利贷的,聚众赌博的,倒卖违禁物品的,囤积居奇的,私藏甲胄、强弩的,私铸钱币的,伪造地契私占田产的,意图反叛的,但凡抄家的罪名,如实举报,查处之后都能分罪犯的家产。

还有协助抓捕罪犯,也有赏钱。

幽州民间已经兴起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他们称呼自己为“捉刀人”,以抓捕罪犯,探查隐私,举告不法赚钱。

有利有弊吧,刘襄没下令禁止,准备再看看,各乡都有民团,他们顶多出点治安事件。

时间来到十一月份,各县的钱币置换所开门,告示早已下发到各处乡亭,平安通宝置换五铢钱,为期三月,三月之后,将军府治下禁止五铢钱交易。

置换时,不分整钱、荚钱,称重兑换,铁钱不收。

平安通宝重半两,为十二铢,铜六成。

五铢钱重五铢,好钱含铜七成,劣钱在三层到五成之间。

称重兑换时,大概是一个换三、四个,长期流通的五铢钱有磨损,还有剪边、扣心的荚钱。

货币价值是一兑三。

但民间更喜欢金灿灿的平安通宝,份量足、好看、难仿制、劣币罕见,因为打击力度极大,私铸死罪,损毁罚苦役。

所以新钱的价格有些虚高,普遍在一个换四、五个好钱的样子,那些荚钱就更多了。

因此出现了不少聪明人,运着新钱去各处乡亭兑换五铢钱,然后再到官方的置换所兑换,中间能赚一笔差价。

刘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算勤劳致富了,还能帮助加快钱币置换的速度,只要没有涉及私铸劣币,他乐见其成。

这种生意做不了多久,不说三个月的期限,自十一月起,士卒、官吏的俸禄,工匠、力役的工钱全部发放新币,各处工坊出产的商品也全部用新币结算。

特别是粮食,定价为五十平安通宝一石。

物价很快就会稳定,兑换的价格也会逐渐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