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有喜有忧

甲胃是真的费时费力,一套铁扎甲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够武器工坊做出一堆的刀剑矛戟了。

着甲率的提高,太难了。

安平军铁甲不到八千,革甲刚刚过万,还有三千多人,穿着胡人那种劣质的整张皮子的皮甲,这些就是所有的铠甲了。铸铁兜盔倒是不少,已经全军普及,那个制作的快,用模具浇灌就行,现在钢材已经能量产,钢盔肯定要逐步替代铁盔的。

最后去的弓弩作坊,古人制作弓弩有讲究,冬制木,春制角,夏制筋,秋合和,还有什么北两年南三年。

其实没那么玄乎,也不会两三年才能出一批弓弩。

冬天伐木是因为水分低,北方需要阴干两年,南方潮湿要阴干三年。

春天割牛角是古人觉得春天牛的血气旺盛,角更优秀。

夏天太阳炽烈,制筋更容易干燥。

秋合和这个说法,就是仪式感作祟,其他三个季节都有事做,秋天也不能落下呀,干脆就在秋天开工组合吧。

大多是封建糟泊,信他个鬼,原料一批赶一批,什么时候都能制作。

刘襄对军队战具的规划,弓弩是他最重视的,远程武器至少要达到七成的持有率,可惜弓弩严重不足,现在只能用飞梭替代。

他麾下的所有骑兵都已经装备了角弓,缺口在步卒这里,安平军步卒已经有弩八千具,至少还缺八千,有弓七千张,至少还缺一万五千张。

弓弩作坊平均两个月才能出一批成品,弩两百,弓三百,弓弩匠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也不好弄到手,他手下工匠不足。

看样子,还是得依靠缴获。

在弓弩作坊他还看到一个好东西,火墙,应该说是火墙和火炕的结合体。

弓弩作坊不许有明火,容易引起火灾,有个叫张悠的曹长,就沿着墙边用土坯磊了个宽一步,长一丈,高四尺多的,炕不是炕,墙不是墙的建筑,里面规划了烟道,一边是室外火炉,一边是顺着墙通往屋顶的烟囱。

他管这个叫暖台,给工坊的匠人取暖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