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人看来清安院真的是清水衙门中的清水衙门,但是对本身就不指望着江迟秋做什么的江尚书来说,这却是一个最适合他的位置。
在江迟秋第一天去清安院报道的那个早晨,看着刚才到自己肩膀那么高,且还一脸稚气的江迟秋,江尚书忽然叹了一口气。
“迟秋此次去了清安院,完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自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也千万不要只顾着埋头修书,而忘记观察清安院外的事态变化。”男人意味深长的说。
他并没有将话点透,但是江迟秋却明白父亲的意思。
当下穆朝是绝对不如早年那样平稳了,江尚书担心自己编书编成了书呆子。
“我知道,父亲。”江迟秋也郑重地点了一下头。
只听男人又叹了一口气说:“你才将将十三岁,为父也未能想到这个年纪你便要为官了……这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好事。”
江迟秋没有说话,这个时候马车已经停在了门口。清安院离尚书府不远,因此江迟秋没有着急上马车,而是继续呆在这里,听父亲将后面的话说完。
“希望你真的能和这「清安院」的名字一样,清静安稳的过完这一生。”
清静,安稳。这或许是当下时代无数人共同的愿望。
但是既然能够成为愿望,那便证明它并不好实现。
江迟秋进入清安院后没有几天,便在工作的时候收到了一条消息。
江迟秋的哥哥江宪闻又一次出征了,且这一次他去的地方和学郡完全不同。
“大人是说我哥哥他已经出发去饶谷郡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江迟秋忽然站了起来。
告诉江迟秋这件事的人是卓郁参,他是此时清安院的掌院学士。
“是,应该已经出发不久……”卓郁参犹豫了一下起身拍了拍江迟秋的肩膀说道,“迟秋你不必太过担心,这一次宪闻他去饶谷郡也并非是直接领兵打仗的,而是例行驻守。”
卓郁参一向很欣赏江迟秋这个比自己小,却与自己并称的少年天才。而在江迟秋看来,他们两人的关系就是最典型的君子之交。
“可是……饶谷郡那边的形势向来就不明朗,我还是以有些担心他。”江迟秋知道自己对面的人是卓郁参不是明昼知,他不敢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说完这些话后,江迟秋终于慢慢坐了下来。
见状卓郁参也坐下来对江迟秋说:“宪闻正是建功立业的年纪,你要相信他的能力。”
江迟秋缓缓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卓郁参说的没有错,但是饶谷郡这个地方依旧叫他感到不安——这个郡是穆朝近些年来饥荒最为严重的一个郡。
江宪闻驻守饶谷郡的时间比江迟秋想象中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