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四十一章 汴梁繁华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69 字 3个月前

得益于宋朝烟花制作工艺水平的发展,每到夜晚时便开始燃放的烟花爆竹,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宋朝时期的夜市,一般都是设置在水陆交通较为发达的州县里。如杭州就有这样的记载:

“其富家於水次起造塌坊十数所,每所为屋千余间......以寄藏都城店铺及客旅物货。”

从中可以看出水上交通的发展,为货物的运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人们也可以乘船游玩,来这里游玩的旅客可以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浏览着美丽的景象,而这样一种改变也进一步推动了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宋朝繁荣的夜间经济受益的不仅是商贩,同时它也为朝廷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就比如,朝廷每年从酒水中就可以获得高达2000多万贯的财政收入,而夜市所占的份额就不低于30%。

宋朝因为宵禁政策取消了,没有了时间的限制,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逛夜市。同时它还取消了限制工商业者身份的制度,这些制度上的改变都促使了夜市经济的发展。

就拿汉朝时的商人来说,那时他们的身份地位都特别的低下,他们甚至不允许乘牛车出行。到了唐朝,虽然对市籍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是对于商人们的限制还是有很多的,而且唐朝还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宵禁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夜市就缺少了繁荣发展的基础。

伴随着王朝的更替及商品经济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到了宋朝,这些方面的制度就变的比较宽松了,这为宋朝夜市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同时宋朝作为较为开放性的王朝,它很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商贸往来,这就极大的丰富了商品的种类,甚至出现了一些较为稀有的商品。在泉州就有着这样的描述:

“州南有海浩无涯,每岁造舟通异域。”、“更夸蛮货,皆象犀珠贝之珍。”

由此可见,有着非常多的外来商品进入到了宋朝的夜市中,让宋朝的民众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商品。

在朝廷的有意引导下,人们的传统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以往的人们只重视对农业的生产而忽视了商业的发展,而在政策的引导下,人们也开始着手于对商业的研究,以此来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也就促进了宋朝夜市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与繁荣。宋朝夜市的繁荣景象,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宽松的政策指导下,开启了以商品买卖、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住宿等服务为主的全新的夜间交易模式。它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人前来游玩,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人民的交往,推动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夜市的发展,也推动了宋朝商品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增加了大宋王朝的财政收入,使得宋王朝的国库更加的充实。

同时,由于夜经济对交通的需求,也反作用于宋朝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这是一个多赢的现象。

北宋的首都开封,城墙在唐时建成,那时候的开封叫“汴州”,地处黄河与大运河的交汇处。自隋代以来,开封这个地方就一直是一个战略要地,因为,各地往京师运粮的船只,都要经过此地,一但有居心叵测之人带兵据住此地,京师就有断粮之险。

后周时期,开封得到扩建,其第二道城墙被建造出来。新城墙所囊括的土地面积,比旧城大三倍。由于,开封城地处谷地,四周一马平川,可说是无险可守,但是,其战略地位又十分重要,故需在其周围建造许多重坚固的城墙,并挖出足够多的护城沟渠,方可抵挡外敌。

宋时,开封全城呈一个方形,拥有三面城墙,总面积约三十二平方千米,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大城。皇室的所在地宫城在开封城的最里面,被三面城墙保护得十分严密。所以,这种城市布局方式被宋以后的诸多朝代效仿。

宫城又叫做大内,大内划分为前朝与后寝,乃是皇帝休息和办公的所在,闲杂人等不得涉足。皇城,也就是内城,其占地范围与唐时的汴州相当。皇城的面积大约是四点五平方千米,文武官署都在此地,故其为全国的行政中心。此外,宗庙和社稷坛坐落于皇城的南边。

总之,皇城和宫城的建设是严格遵循了儒家思想的,即以“天人合一”和礼乐等作为其布局规划的基本原则。

当然,皇城除了各种行政机关以外,还有许多商肆和娱乐场所。商业街里,不管是杂货铺一类的日用品店还是金银铺、珠宝铺一类的奢侈品店都应有尽有,非常完备。除此之外,还有瓦子、妓院区、医者街、御街、曲院街等提供特定服务的街区。

而城里最大的夜市,则位于皇城内的州桥一带。在流经开封的四条黄河支流当中,要数汴河的商业活动最为繁忙。开封城百分之九十的货运量都经过汴河,而这些货物当中,米和盐这种生活必需品要占大头,这些东西主要用来供应城里的宫室、士兵和官员。

因为,漕运是经过城里东南角的汴河流入京师的,所以,汴河大街的仓储区和商业区是全城最繁忙的。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正是汴河大街的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