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十四章 标点符号的实际运用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1610 字 2022-11-14

北宋的造纸技术相当地烦琐,步骤足足有十几步之多。

从选料开始,就需要上好的树皮和青藤。

然后就要经过蒸煮、浸泡,剥皮,再将其晒干,随后还需要洗涤,选捡和打料制浆。

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

还需要配水,配胶,捞纸,烘烤等一系列操作之后才能把纸张给制造出来。

工艺复杂不说,若是其中一步出错便前功尽弃。

像这般造纸需要庞大的人工,价值肯定不菲。

而陆垚造纸只需要四步,煮成熟料进行发酵,最后漂白,打捞,晾晒即可,也没有废料一说。

这种技艺的成本比之前肯定会便宜不少。

胡瑷手掌轻轻拂过纸面,感觉到细腻平滑,毫无粗糙感。

而且纸张白皙。

这种纸放在汴梁可以卖出天价。

谁人不想用一张洁白且光滑如镜的纸张去书写自己的诗作。

胡瑷沉吟了一会说道:“此书定是比普通书籍要贵,价格估摸在六七百文。”

这还是胡瑷很保守的说法,用这种好纸去印书,就算是卖两三贯他也觉得一点都不贵,而且物超所值。

苏轼可是亲眼见到陆垚的造纸工厂就像变魔术一般将一张张白纸轻易地造出来。

原本十几日才能制造出来的数量,工厂一个时辰便能造出比它还要多的纸张,如不是苏轼亲眼所见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苏轼学着陆垚比出了两根手指笑道:“胡夫子可猜错了,此书只卖二十文。不仅是此书,就连论语、中庸这类的四书五经统统只卖二十文。”

胡瑷此时目瞪口呆,他确定自己没有听错,苏轼的确说的是二十文,可是这样的纸质怎么可能是二十文。

胡瑷第一想到的绝对不是纸张造价便宜,而是陆垚自己承担成本,低价卖书。他这种经历无数风雨的老者都为之动容。

他眼中带泪地看向陆垚问道:“陆垚你真的将书卖得这般低价,其实我们这些文人心中知道你陆垚的好,切不可为此事而将家财散尽,你的心意我替所有的读书人领了,你赶紧将书籍恢复到本来的价格,我在叫一些太学生去买你卖的书,让你弥补一点损失。”

陆垚握住胡瑷的手安慰道:“胡老切莫如此,我非但没有赔钱,反而还挣了不少。”

“怎么会挣,只卖二十文,哪有利润可挣?”胡瑷依旧不相信陆垚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