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跟苏联关系不错,五十年代国家一五计划,就是以苏联援助新中国156个重大工业项目为基础,开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
在大量技术跟设备引进过程中,那时候国家培养出大量的翻译人才。
甚至很多技术人员为了吃透苏联的技术,自学俄语。
要不然,消化起来没有这样容易。
“你打这些退休人员的主意?他们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机会休息……”汪贵林觉得谢凯有些不地道。
“你退休了,为什么不去休息?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看着咱们国家跟世界先进还差很远,谁能安心休息呢?”谢凯有些鄙视汪贵林。
这老家伙,自己退休了都不回去带孙子呢。
“很多退休技术人员回去后反而因为太闲过得不快乐,咱们返聘,又不要求他们短时间内必须完成工作……”
谢凯倒是觉得,这个方案绝对可行。
东北老工业基地啊,那边的退休的技术人员可是不少,大多数都懂俄语的。
“你自己去张罗,我最多给你抽调五人!”岳林咬牙说道。
他真没法多抽调人员给谢凯。
谢凯看他态度坚决,知道基地翻译紧缺,也就没有再讨价还价。
“看看!看看!严忠,你自己看看找的都是人!这些人哪个像是俄语翻译?我让你给出三千一个月的高薪找翻译,你就给我找这么些人?要是他们都行,用得着给这么高的工资?”
黄金华看着眼前一众穿着各异、年龄层次不同、几乎都是农民打扮的人,气急败坏地指着自己第一手下严忠咆哮。
这些人,跟地里找回来的东北老农没区别,好几个腰上还憋着旱烟杆子呢!
严忠尴尬地解释:“老板,这已经是我们能找到最好的翻译了。至少在俄语方面还是比较强的,唯独不好的就是不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