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长崎的夜(1)

原始工业化想在大明推行起来,有序朝第一次工业革命靠拢,就必须要用足够多的利益,去引导,去刺激,去带动,否则想要做好这些事情,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鉴于大明当前的国情,内部所存矛盾梳理,第一阶段还没有彻底落实下来,崇祯皇帝必须要明确一个准则。

哪怕是初期走一条畸形的路线,围绕军工产业的繁荣发展,通过区域战争和冲突,获取大批的金银和资源,去有效原始重工业的稳步发展,精准扶持一批领域产业奠基,或许后期会爆发一些矛盾,可即便是这种情况,崇祯皇帝也必须要走下去。

毕竟通过军火贸易的壮大,让大明与邻近的朝鲜、倭岛等地,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除了能获取金银和资源外,还能够有效促进造船业的蓬勃发展。

或许在这一大背景下,难免会滋生一批既得利益群体,明面上没有任何问题,背地里却做着各种违法乱纪之事,甚至会造成大明境内的通货膨胀等等,可这些都是时代发展必然会经历的过程。

崇祯皇帝就是在抢时间。阑

通过这种形式,倒逼着大明走一条全新的路,待到北方诸省的维新变法,能够迈向中期阶段部署,那么有些事情就是能平稳解决的。

毕竟个人的力量,私人的势力,通过一些不好的手段,能够影响到某一区域的走势,但是和整个国朝层面相比,还是相差太多了。

“岳参赞,本官有些不明白。”

曹化雨眉头微皱,看向岳庆章说道:“郑芝龙在琉球镇的势力,其执掌的汉盟,在南洋等地的势力,都是不小的存在。

就算是锦衣卫筛选的暗桩,要逐步渗透进九州岛各处,也没有必要扶持郑芝龙在倭岛遗留的血脉,通过郑芝龙把控的航线,去扶持其执掌田川家族,继而让其逐步割据九州岛吧?

倘若是这样的话,郑芝龙的势力未免太过庞大,如果说郑芝龙起了什么心思,这对于国朝而言……”

“曹同知,你有这样的担心和疑虑,是很正常的。”阑

岳庆章出言打断道:“类似这样的话,本官先前也向陛下进谏过,可是陛下的原话,是现阶段的国朝,尚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蕴,去大规模的对外进行扩张,与此同时,国朝内部的矛盾,需要得到有效的转移。

鉴于这种特殊的时期,国朝必须要遵循合作共赢的准则,通过一些直截了当的形式,去获取国朝发展所需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