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元年,眉州眉山镇一处平民人家的厢房内。

锦榻上卧有一位中年妇人,她双眼紧闭神情痛苦,面色惨白嘴唇毫无血色,额边不时有汗珠渗出,一头灰发散落在身旁,口中止不住的咳嗽。

床边坐着一名男子,身形匀称颀长,面颊清瘦容貌英俊,淡眉微微皱起,双眼炯炯有神。

“娘亲,身体可有好些。”他蹲坐在榻前,牵着妇人的手一脸关切的问。

听到他的声音,程氏迷迷糊糊的睁开双眼,费力一番终于看清眼前之人。

“……轼儿,娘亲没事。你快些随你父亲和弟弟,赴京赶考去罢……咳咳咳……”

她用孱弱的声音说道。好不容易说完一句话,便又咳嗽起来。

被唤轼儿的男子见此心中担心更甚,将布帕放入盆中打湿后拧干,为娘亲擦拭起额角滴落的汗珠:“娘亲这般病重,让儿子怎么能放心赴考……”

“况且,有父亲和弟弟在,少我一个倒也没有所谓。”

程氏听他此话心中着急,刚想起身再劝,却被痰堵住了喉咙,除了不住地咳嗽再不能发出其他声响。

男子见状,忙扶着母亲重新躺下。

不久,程氏便沉沉的睡了过去。

他替母亲掩好了被褥,悄悄出门去了。

家中使女见他出来,连忙上前道:“大少爷,老爷请您去书房。”

他点了点头,往书房赶去。

房中的父亲和弟弟早已久候多时,身旁放着已经收拾妥当的行囊。

“子瞻,你当真不同我们一道赴京吗?”一位气质清冷的中年男子站在桌案前,抚着白须沉声说道。

“娘亲病重,孩儿实在放心不下,你们且放心赶考,我留在家中照顾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