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6页

郑六如正想解释自己没有拍视频,看看手机,突然又觉得不解释也许更好。

“你想怎样”杠三点燃一只烟,皱着眉头,沉稳地跟郑六如交涉。

郑六如硬是没看出来那只烟是从哪里掏出来的。嗯,还有打火机。

“我想你给我5分钟时间,不,10分钟。”郑六如说。

“10分钟”杠三的眉头皱得更深,烟上的火星迸溅,像被铁锤击打,“你想干什么”

“我想跟你解释一下邻居这个段子的创作经历和结构框架。”

杠三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

郑六如抓紧时间解释。

他一边给杠三看自己在俱乐部里表演邻居的视频,一边做详细说明。

“我的创作是比喻句式的创作,习惯先从生活中提炼核心,然后找个不相干,或者反差大的事件作反衬。之后再在事件性质上做进一步探索,力求挖掘到人物动机中有趣和深层次的一面,最后在结构上递进、冲突、对称。”

“你看这条绳子,就是从我的邻居杰西卡那里学过来的,绳结的手法也是有讲究的。”

“这段中的笑点,隔壁的狗叫声也是实际发生过的。”

郑六如说得很仔细,杠三听得很认真。

郑六如没想到事情会进展得这么顺利。

也许是因为杠三没穿衣服,反正也没什么地方好去。

他说完了,看着杠三,期待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