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页

恐怕要再等上几年,相对论娱乐才能有效利用社会环境形势来冲奖。

亚特兰大警方已经给了神助攻,没有理由不尽全力去争夺这两个奖项。

《当幸福来敲门》不用多说,市场成绩本就不会差。

《撞车》这种片子,没有奥斯卡奖项傍身,有可能会盈利,但盈利空间不会很大。

这种片子,即便吹的再猛,想要让观众在影院里面买票耐心的看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当然,也有相对小众的群体喜欢这种类型的片子。

说实在的,部分观众也觉得自己更适合独立观影,尤其是扫碟,因为受不了女孩子在旁边堆一大堆小食品,然后津津有味的爆米花情绪。

不管怎么样,电影普遍是拿来消遣娱乐的。

评论中,也不是没有人提《撞车》存在的问题,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就批评,这部影片把一切和种族有关的问题提纯、放大、罗列,然后开始生硬的说教,用力太狠,匠气太重。

这毕竟是保罗-哈吉斯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长片。

即便天才如克里斯托弗-诺兰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第一部电影长片也有种种缺陷。

再一点,《撞车》反应的是种族问题和冲突不佳,但保罗-哈吉斯终归是个白人,不可避免的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影片有种非常美国白左的思维,以救世主的姿态来面对移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所谓的自由民主是需要有前提的,如果肤色是个简单而粗暴的划分标准,那么影响力和话语权则成为更有力的划分规则。

这当然不是坏事,因为这片子既是在说种族平权,又天然从白人思维出发。

真正决定奥斯卡奖项归属的,恰恰是一大堆白人中老年选手。

曾经,太平洋对岸很多人认为李安的《断背山》输给《撞车》很不公平,单从电影质量和执导水平来说,《断背山》似乎比《撞车》好上一截。

但正在决定评奖归属的终究是那堆白人中老年选手,《撞车》这种符合他们审美又反应美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影片,最后能胜出也不算意外,更谈不上爆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