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兴师问罪

“兄台,此言怎讲?”

那位明显是饱学之士的老头摇头晃脑道。

“诸位,树木生长可赶不上咱们的砍伐。”

“三十年前,封丘郊外,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

“现在呢,除了人工种植的树木之外,哪里不是光秃秃的?”

“咱们用的木炭,柴禾从哪里来?”

“都是十几里外运来的。”

“再过三十年呢?”

“到时候,三十文一担的柴禾,你们还买得到?”

确实如此。

樵夫砍柴,来去三十里,进封丘城贩卖。

披星戴月,每天赚的钱,暂时只能养家糊口。

可路程延长一半儿呢?

他们养不活自己了,柴禾的价格不得上涨?

木炭好说一些,不占地方,可以从外地运来。

但烧柴做饭,谁舍得用更贵的木炭?

杨辰面不改色地道:“说没说谎,不重要。”

“重要的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他指着堆得高高的黑色煤块道。

“这是东宫研制的蜂窝煤,有专门的炉具配套。”

“现在,咱们点燃十个炉子。”

“怕中毒的,可以站远些!”

“刷!”

还真有不少人,吓得连连后退。

却也有更多的人往前拥,很想瞧个真切。

毕竟东宫长史,和堂堂长公主还在台上呢。

人家都不怕中毒。

咱们隔得更远,怕个屁呀。

几位女兵抬过来一个大火盆。

里面的木炭烧的正旺。

然后,十个筒子似的铁皮炉,一字儿排开。

放入燃烧的木炭,再加入一个个蜂窝煤。

渐渐地,青褐色烟雾升起来。

杨辰不失时机地大声道。

“经过特殊处理的蜂窝煤,燃烧充分。”

“已经大大降低了石炭中的有害成分。”

“当然,刚点燃的时候,你可以放在室外。”

接着,他拿起一个喇叭口铁皮筒子罩在炉子上。

“当然,利用咱们的铁皮管道,一样可以排烟。”

“家里的大炕和灶,本来就有烟囱。”

“倒是省了铁皮管,这一点,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而定。”

慢慢的,随着蜂窝煤的充分燃烧。

外放的烟气越来越少,几乎看不见了。

蓝色的火苗跳动不已,很是旺盛。

司马飞燕狡黠地笑了笑,一步跳下台,拽着梁赞就走。